从夕阳、黄昏、石库门、布满蛛丝的灰墙、嘎吱作响的楼梯到“秋光泛浊意,银霜蚀青丝”,伴随男主角刘浦生出场,画面在他12年未见的老母亲身上定格……由上海评弹团出品、陈云纪念馆给予学术支持的原创中篇评弹《战·无硝烟》,7月31日将在天蟾逸夫舞台首演,将上海解放后惊心动魄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搬上舞台。
《战·无硝烟》以评弹最擅长的充满烟火气的小人物和市井生活为故事切入口,围绕上海市军管会财经接管委员会金融处负责人刘浦生展开,揭示了金融之战背后的汹涌暗流。编剧胡磊蕾采用了文学顾问徐檬丹的建议——“既出场又不在场”,让当时负责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与刘浦生在深夜就上海以及新中国前途命运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这场对话既表明党中央打赢金融战的决心,又给了刘浦生精神的指引和鼓舞。”
《战·无硝烟》汇集上海评弹团老中青三代演员。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青年演员侯骁晟共同担当刘浦生一角。毛新琳、黄海华、姜啸博、周慧、陆嘉玮、朱琳、陆锦花、陶莺芸、徐一峰等中青年演员参与其中。高博文介绍,“我们计划推出AB组,有利于更多演出推广,同时锻炼青年,让他们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所提高。”
“区别于以往的中篇评弹,《战·无硝烟》用多个段落来展现多个场景中的故事,演员根据情节发展上下舞台,不拘泥于传统中篇每一回有固定的演员组合。《战·无硝烟》在语言上充分发挥曲艺演员特长,要求用多种不同的方言、口音、语言习惯来塑造人物,展现不同角色的特点。”高博文表示,刘浦生得知自己的亲人涉嫌犯罪,面对亲情纠葛,处于两难境地,“要表达好他内心思想斗争的矛盾心理,极具挑战性和复杂性。”
侯骁晟眼中的刘浦生是一位热血青年,因为参加革命工作,与养母时隔12年再相见。排练之前,他阅读了相关党史资料,体会人物心路历程和性格特点,“我对唱腔也做了精心处理,表现他对养母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同时把他对老百姓饱含深情的感觉唱出来。”
《战·无硝烟》策划、编剧吴新伯透露,首演舞台尝试使用四椅一花几的样式,而没有采用通常的一桌二椅或者一桌三椅,目的是扩展演员的表演区域,提升演员的表演空间,使舞台更具美感和灵动。整个演出保留琵琶三弦甚至单三弦的传统伴奏模式,选择性地在几段需要丰富音乐感染力的唱段中,谨慎地加入二胡、笛子、木鱼和小锣等民族乐器,使唱段更活泼、有层次感。《战·无硝烟》还设计了杨柳青和梦奇奇这样一对夫妻,两人住在石库门,喜欢唱戏。“有喜剧色彩的人物,再加上其他人物喜剧元素的发掘,我们提高《战·无硝烟》可听性和观众参与度。”吴新伯充满信心地说,“《战·无硝烟》囊括评弹各种演唱样式和多种流派,男声对唱,男女对唱,男声蒋调,女声蒋调,严调、张调、曲牌、小调等,能让观众听得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