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一段关于刘伯承元帅之子刘蒙回忆父亲的视频被播放了超过了26万次,在儿子的眼中,“大夫给他开完了以后,他说你割了我72刀,跟大夫开玩笑。”而铁骨铮铮的英雄步入垂暮之年,战争年代失去爱女的痛总是折磨着他……这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可凡倾听》推出的特别节目《我心中的父亲》即将于8月10日登陆东方卫视。节目将陆续通过刘伯承之子刘蒙、陈云子女陈伟力和陈元、陈毅之子陈昊苏以及乌兰夫之子乌可力等4期节目的专访,展现那些为新中国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着如山背影般的父爱。
平凡生活中的伟大
英雄都是凡人,但就是在那些人们看不见的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不平凡聚沙成塔,汇涓成海,方显英雄高山仰止。
在8月10日率先推出的刘伯承之子刘蒙专访中,观众可以了解到,刘伯承曾经是一名晚清秀才,早年他参加了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并且榜上有名,辛亥革命时期,刘伯承投笔从戎,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刘伯承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在极短时间内攻克俄文关并达到专业水准,为他日后翻译大量军事理论著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刘蒙说:“跟他去(苏联)的二十个人里头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叫党必刚,他说我见过所有人里你父亲是最用功的一个,没有人超过他。他说你爸爸从来没有三点钟以前睡过觉,这种用功精神真是一般人做不到,所以他俄文就学得很不错。他看书是整个全班阅读最快的人之一。”“游击战”这个词,正是刘伯承最早从外文中翻译过来的,命名时还参考了《史记·李广传》,真正做到了“信、达、雅”。值得一提的是,在刘伯承家里的办公桌上,左右两叠信笺,一叠是公务使用,另一叠是他自己买的私人信笺,连一张信笺,他都要保持公私分明。
革命前辈亦有柔情
有道是“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为新中国出生入死的革命前辈,他们也是父亲,对于自己孩子,也有着侠骨柔肠的另一面。
回忆起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元帅的时候,陈毅的长子陈昊苏记得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弟弟们跟随母亲张茜与后方部队一起辗转行军。在战争年代,两地相隔的亲人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思念。陈昊苏还记得母亲写给父亲的诗,“鸣声凄凄孤蝉哀,情思郁郁人伤怀。行云慵步回苍穹,游子久留羁旅中。空向行云凝眸处,望穿秋水人不至。几番报归盼欢聚,几番又传归期误。归期误,一别春秋已两度,幼儿长成双询父。”新中国的成立,让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陈昊苏也结束了自己奔波的童年。“我父亲比较随和,不太管我们的教育,所以见了面他就比较温和的。而我母亲管我们就管得相当多了,所以我们都比较怕妈妈。”1965年一次会议上,陈毅元帅还说过一段掷地有声的话,“我们等着美帝国主义打过来,我等了16年,头发都等白了,我看来是等不着了。如果我的儿子等到了,他们也会义无反顾投入这个战斗。”每每忆起,陈昊苏都会有种热血沸腾之感,他为父亲自豪,也为作为他的子女而自豪。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我心中的父亲》前后采访了7位革命前辈的子女。曹可凡说,“这档节目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后,我们也做了剪辑放在了网上,没有想到这档节目这么受年轻人的欢迎,带着温情的英雄伟人,人们都喜欢看。我们想,应该还会继续做第二季,把这些温暖的故事带给更多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