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其米卓玛与同学们正式成为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他们毕业于上戏2017级表演西藏班。10年一招生,2017级是上戏第一个本科学制表演西藏班。8月3日、4日,学生们在拉萨市藏戏艺术中心演出毕业大戏《哈姆雷特》。演出前3小时,剧院门口已有观众等候。
“老师突然不理我了”
“亲朋好友加起来有四五十人来看戏,包括我的高中同学。”其米卓玛在《哈姆雷特》饰演奥菲利亚。2017年,14个男孩、8个女孩组成上戏第六届表演西藏班。以往西藏班学生多来自拉萨,而这一届学生多来自牧区、山区。
其米卓玛的家在山南,接近中印边境。她记得4年前每个瞬间,“我在读高三,上戏老师来学校挑学生:一个木门、一张桌子,即兴表演回家后,找不到妈妈。我什么经验也没有,完全跟着老师指示做反应,‘家里灯开了一分钟,灭了’,我懵了,就喊妈妈、妈妈,还撞到桌角。”
其米卓玛成了本校10个初试者中唯一入选者。刚到上海,她不开心,“现在看一年级表演小视频,我像另一个人:说话总低着头,眼睛向上翻,特别不自信。”其米卓玛一度不知道应该何时吃饭,“山南日照时间长,一日三餐在早上9点半、下午两点和晚上8点半。上海爱下雨,下午5点天就黑了,高楼大厦让人觉得压抑,我一天只吃一顿饭。”
西藏班主讲老师、班主任杨佳第一次见到22个藏族学生,“许多人没有学过表演,不知道上戏是干什么的。”她与同事们邀请学生来家里吃饭,一步步疏导、解决生活习惯改变带来的挑战。老师们更操心的是课业,西藏班学生早上6点半起床跑步、练习台词,一个人迟到,全班挨罚。“本来就比别人起步晚,更需要抓紧时间练习绕口令、独白,念散文。”
其米卓玛也很急,“汉字二声与三声,对我们来说容易混淆,老师帮我们一个个字抠。”小组表演训练,为克服西藏班学生羞涩感,老师要求男女组队,而且得由女生主动找搭档。西藏班每学期换一次班干部,鼓励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贡献出来。
《哈姆雷特》之前,西藏班排演《格桑罗布与卓玛次仁》,将莎士比亚另一部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移植到西藏,加入藏族文化、礼仪,某种意义上是《哈姆雷特》预演。“比起直接教孩子们怎么做,我们更倾向于把他们身上特点挖掘出来,让孩子们主动去冲。”杨佳说。
其米卓玛在《格桑罗布与卓玛次仁》中扮演卓玛次仁。在上戏端钧剧场彩排,她连续两天站在舞台上哭不出来。“杨老师突然不理我了,让B组女主角准备上。”下台后,其米卓玛躲在过道哭得涕泪交加,她听到杨佳脚步声,“我以为杨老师来安慰我,没想到她说,记住现在悲伤的感觉,快上台,加台词、加台词!”
2017年西藏班学生多来自山区、牧区,“招生老师们各自分头打分,质朴表演和有声音天赋的考生拿了高分。这次回到拉萨演《哈姆雷特》,同行评价我们的毕业生,放牛娃变成高原王子。”杨佳说。
满堂彩背后,《哈姆雷特》剧组经受住考验。观众们坐在台阶上看戏,不小心影响灯光线。负责幕后灯光、道具、服装的都是今年上戏培养毕业的藏族学生,“台前幕后,大家很镇定,没让观众发现灯光出了意外。”高原空气干燥,电器声滋滋作响,西藏班学生不戴话筒,要举重若轻说台词,“不停喷水,演出前连续排练一个星期。”
追随师兄师姐脚步开启新的舞台
1959年至今,上戏表演系招收西藏、新疆、内蒙古、青海4地近20个表演班共计300多名少数民族定向培养学生。1962年初,第一届西藏表演班带着田汉话剧《文成公主》在北京演出,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这个班学生回到拉萨后创建西藏第一个话剧团——西藏自治区话剧团。
2017级西藏班学生的大学二年级汇报演出,穿插在话剧《共同家园》中完成。由西藏话剧团制作的《共同家园》来沪参加第12届中国艺术节,包括男主角在内的仁青顿珠、小普布次仁等主要演员分别是上海戏剧学院第三(1977级)、四(1995级)、五(2004级)届西藏表演班毕业生。学生们跟着师兄、师姐学演戏。
《哈姆雷特》拉萨演出,导演濮存昕也赶来助阵。4年前收到上戏邀约,濮存昕本打算为藏族孩子做助教,没想到4年后却成了毕业大戏《哈姆雷特》的导演。第一年来上戏教课,看西藏班学生演舞台小品,他直言,“没有舞台感,全是演自己。我要求再来一遍,孩子们就犯傻了,动作、说话太随性,演过都忘。”
濮存昕要求《哈姆雷特》演员不用话筒,字正腔圆、四声到位、气息运用自然。他一丝不苟,摸爬滚打做示范。这版《哈姆雷特》由林兆华戏剧工作室1990年创作,濮存昕饰演哈姆雷特。一晃30年,他把心得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人,“演员在台上不许动,如果要动,这个动作一定有意味。莎士比亚大段台词,不是琐碎的生活,而是诗句。”
濮存昕给学生们买了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疫情期间,他打电话来上海,必定会问学生们最近如何,学习了吗?看书了吗?每天排练《哈姆雷特》,濮存昕先挑两个学生大声读书。排练演出间隙,益西塔庆躲在剧场幽暗角落里看书,因为濮存昕对他说,“根据你的条件与技术程度,唯独看书才能成。”饰演哈姆雷特的顿珠次仁说,“濮存昕老师对台词、对表演要求那么高,我的标杆就是他。在台上释放自己,用生命来演戏。”
5月7日至5月14日,普通话、藏语双版本《哈姆雷特》在上戏实验剧院首演,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海外社交媒体推介。
7月《哈姆雷特》来到哈尔滨大剧院,标志西藏班巡演拉开帷幕。8月《哈姆雷特》登陆拉萨。演出结束,濮存昕说,“西藏班的成长还刚刚开始,希望孩子们充分融入家乡的文化沃土,虚心向老演员们学习。”
伴随西藏班毕业生返回雪域高原,上海戏剧学院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在拉萨签署中长期战略合作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协议。这是上海戏剧学院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对口援藏工作会议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而采取的举措,院长黄昌勇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与西藏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话剧团的合作,在西藏题材文艺创作、沪藏两地文化合作等方面孕育出新的成果。
顿珠次仁有些伤感,他的家离拉萨路途遥远,又值农忙时节,父母没能来拉萨看他演出。杨佳安慰他,等疫情好转还有机会,“《哈姆雷特》要继续巡演,计划去北京、陕西、浙江。”
8月18日西藏话剧团入职仪式,其米卓玛与同学们上了新的一课。“团领导说,我们给剧团带去新鲜血液。同时我们还要接受半年到一年集中培训,加深西藏历史知识储备,学习日喀则、山南等地特色舞蹈、歌曲,在舞台实践中深造台词、表演,与师兄、师姐们碰撞出新的火花。”其米卓玛想演话剧,也想演影视剧。告别时,有同学笑着对杨佳说,“老师,过两年,也许我会考研,上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