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7个教师节,为向全天下的师者致敬,由上海戏剧学院创排的原创话剧《清清涟漪》昨晚已在上戏实验剧院率先拉开首演帷幕。故事以一名中学女教师为主角,展现了她超越半生的教育追求,既有她在教育道路上对语文教学的探索,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对教学改革的投入,也有对下一代教师培养的身体力行。此剧是“上海高校校园大师剧”扶持项目,也是上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三部重大题材献礼剧目之一,旨在聚焦现实问题,塑造典型教师形象,向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敬意和慰问。
剧中的主人公连老师从青年时代烙印下“一切为了民族”的校训开始,就种下了一颗爱国家、爱民族的赤子之心,始终坚信“教育改变人、改变民族、改变国家的力量”。她对逆境淡然处之,对伤害过她的学生宽容待之;做班主任,她坚持带最不好带的班级、管最难管的学生,践行“做老师,要包容各种各样的学生”。走上管理岗位后,她坚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她倡导“国家越是改革开放,就越是要守住语文这一民族文化的根脉”,推崇教育的非功利性、提倡“用场”之外的美育。她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身体力行投入到年轻教师的培养之中。连老师思考教育作用的高度、思考师生关系的温度、思考教育未来的远度,体现了情怀与胸怀兼具的大格局。
作品在戏剧结构上一反传统,打破以往人物传记剧以人物历史阶段为划分的线性结构,而是采取了反映人物教育思想的七个场景片段,贯穿起人物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成熟与发展。两位连老师在舞台上的“并置”也令人耳目一新,一位作为引导剧情的叙事者、探究思想的发问者;一个作为经历故事的当事者、阐述思想的作答者,两位连老师在舞台上相互“对话”。
教育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清清涟漪》的整体舞台格调也是温暖、诗意而充满正能量的。作品的一大创作特色就是在舞台上建立了“涟漪”这一艺术意象,不仅与主人公的名字形成了表与里的呼应,也由此产生了丰富的艺术联想和精神象征。正如编剧在开篇和结尾中写到的那样,“不是波涛”“不是旋涡”“不是浪花”“不是激流”。微风轻轻荡起的涟漪,是水,但不汹涌、不隐秘、不外放、不湍急,她和教育的特性一样,潜移默化地流淌,却又能不断流向远方;她和教师的作用一样,一滴水经由湖面慢慢荡漾,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带动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寓意着教师在思想、品行、人格上的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
该剧的创作团队绝大部分来自于上戏的教师和校友,其中,编剧郭晨子来自戏剧文学系,此前编剧过话剧《邬达克》等作品,导演周可来自导演系,导演过话剧《晚安妈妈》、电影《保持沉默》等作品,舞美设计石昊、张驰,服装设计范丛博,多媒体设计郭金鑫、作曲石灵、主演黄芳玲、程愫等也都是来自上戏表演、舞美等专业的教师或校友,是上戏人以教育者之心塑教育者之形象的一部致敬之作。
《清清涟漪》于2020年5月启动创作,主创团队通过扎实的素材整理、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为案头创作打下材料基础。在创作过程中,相继吸收教育界、戏剧界等专家意见,先后经过七易其稿,形成了最终排演本。期间经过导演工作坊、剧场连排等环节,完成了从文本到舞台的二度创作转化。
“采撷教师教育之路、思想之路的珍珠”,主创希望,把《清清涟漪》打造成一部优秀教师的思想成长剧、一部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剧、一部传授师者之道的启示剧。既展现优秀教师高超的教学方法,也折射出教育改革者高瞻远瞩的教育思想,更反映出人民教师心系学生、国家和民族的大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