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跟着在武康大楼开画廊的建筑师,探索不一样的武康路“秘境”
2021年09月22日 11:25

  “一个房子有西班牙的窗、希腊式的柱子,你会想象有很多故事在里头,这种‘混杂’带来的戏剧感很强烈。上海这座城市有很多秘境,走在街上是看不见的,但如果你能够深入这些秘境,你就知道你跟这个街区活在一起,这个街区有很多故事可以探索。”这是作家陈丹燕眼中“建筑可阅读”的魅力。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建筑师童明在武康大楼开了一间画廊,为武康大楼居民做口述史的陈丹燕好奇,为什么要在这个租金不菲的地方开画廊?作家与建筑师在武康大楼的相遇,碰撞出了更多故事。

  “以武康大楼为核心,辐射整个衡复风貌保护区,由建筑师带队做短途城市行游,让市民、游客不光是从物理角度认识房子是什么样、街区是什么样的,而是认识背后的建筑故事和历史是如何沉淀下来的。”今年4月,第一条“建筑记忆,城市风景”行游路线上线。9月,由上海文学艺术院、徐汇区文联、徐汇区图书馆主办的“艺术家和TA的上海”之“陈丹燕的上海”活动上,陈丹燕与童明共同发布了第二条文学行游线路。

  “这条路线上有上海交响乐团,有克莱门公寓,那是翻译家周克希住的地方;接着去巴金故居、柯灵故居、草婴故居、张乐平故居,我和大家一样,从他们身上受过很多恩惠。这里还有两个广场,一个是中国音乐家的‘聂耳广场’,还有俄罗斯诗人的‘普希金广场’。可以说,这条线路涵盖了一个街区乃至一座城市的精神生活。”陈丹燕感慨。

  在上海,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阅读建筑,便是感知上海历史,阅读建筑,便可感受上海文化。“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关注现实的环境,也就是说,一个人行走在这个街区里所获得的直观感受,可能是一种气味、一种氛围。而作家语言的讲述与串联,能把这种气味和氛围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童明说。

  通过城市行游路线的策划与设计,身为作家的陈丹燕和作为建筑师的童明都生发出很多不一样的感悟。建筑里居住的人、发生的故事,让建筑不再是没有生命的房子,而有了可以穿越岁月的温度与记忆。“希望上海有更多完善的街区行游路线,不一定要告诉大家这座房子长得像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适当的时间停下来,感悟这些建筑背后的故事。”陈丹燕说。

  “艺术家和TA的上海”是上海文学艺术院联合多家文化单位新近推出的文化品牌项目,由艺术名家现身说法,从自身生活经历与创作经历出发,分享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关系及对上海文化的理解,用艺术的眼光阅读城市,亦是对文旅深度融合、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呼应。第一期“艺术家和TA的上海”邀请电视剧《穷街》导演富敏、编剧张弘、主演陈燕华,及小说原作程乃珊的先生严尔纯重聚杨浦滨江,与曾经的“穷街居民”一起,回忆《穷街》拍摄时的点滴故事,看见今日的变与美,引起相当大的反响。未来,这一项目还将不定期推出更多活动,以艺术家的个性视角为切入点,从不同侧面挖掘城市文化记忆,从中展望上海城市的未来。

来源:上观新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