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如此形容宋庆龄:“她的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内心里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国际主义战士路易·艾黎的看法也很接近:“她好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朵,永远使人鼓舞,永远使人感到她的存在。”由宋庆龄创办的中福会儿艺,日前上演了话剧《宋庆龄和孩子们》——这部由首任儿艺院长编剧、第二任院长导演、现任院长主演的剧目,以当代叙事再现了1948年,涌动在儿艺院团内外的上海政治风云,从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宋庆龄的赞誉:“中华民族的骄傲,国之瑰宝。”
千挑万选,还是老剧本最好
中福会儿艺院长蔡金萍正是在话剧《宋庆龄和孩子们》中,扮演宋庆龄的演员。她透露,“因为今年是宋庆龄先生入党40周年,而她又是我们剧院的创办人,在明年建院75周年之际,我们想排演一部有关宋先生的话剧。”
说实话,最初,中福会儿艺想原创一部有关宋庆龄的全新剧作。于是,他们确实约了几位编剧专门撰写了几部新戏。但是,根据儿艺艺委会以及各方专家的深入研究之后,“最终还是觉得老院长的剧本更有厚重感。”就是任德耀编剧的《宋庆龄和孩子们》。这部看似是讲述宋庆龄关心剧团排演《三毛流浪记》的过程,实则还有一条孩子们反击特务渗透到剧团的斗争线——因而细看会发现这是一部“儿童谍战剧”。斗争线的加入,不仅使得剧情扣人心弦、充满悬念,也让孩子们明白了1948年上海的复杂形势,因而有了历史的厚重感。
加之,“任德耀老院长早在29岁时就做了院长,他是被宋庆龄任命为儿艺院长的。他对儿艺的情感渗透在剧本里——这是其他编剧可能达不到的。”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们又邀请了第二任院长、导演刘安谷来执导。1981年63岁之际,任德耀撰写了《宋庆龄和孩子们》。1982年,刘安谷担任第二任院长之际,接触到该剧。“虽然一开始想的是要以现代眼光排演能让孩子坐得住的戏,但最终还是决定在老剧本里发现新理念。”
排来排去,还是传帮带靠谱
八十出头的导演刘安谷,也是遇到过宋庆龄,且与任德耀共事过的。这对如今的剧组排戏有很大的帮助。最直接的帮助,就在于排演模式是“传帮带”。蔡金萍透露:“一般导演排完戏就走了,但是刘安谷导演排演前会告诉大家真实生活里的宋先生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有怎样的反应。当天排演时,会手把手地教演员应该如何进入情境……”他还给剧组上党课、讲党史,让大家感受到当年的楷模人物、文艺氛围。在蔡金萍的建议下,演员还去参观了距离剧院不远的张乐平故居。有些年轻演员还真没去过,对三毛形象的把握就是从参观开始的。他们还翻看了留言簿,尽可能以间接的方式了解那个年代。因而,全剧从2个半小时减少到2小时,更加突出了剧中猫儿眼、陈大垛这两个逃荒到上海,被宋庆龄收留后进入儿艺剧团演戏的孩子。其中猫儿眼虽然活络得很,但也差点上了坏人的当,差点成为特务安插在宋庆龄身边的“线人”。他与坏人在码头边斗智斗勇,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获得胜利。这个角色的成功塑造,让孩子观看时特别有带入感,能和他同呼吸、共命运,一起看到宋庆龄出场时喊“宋妈妈”;看到坏人出场时,则同仇敌忾。
演来演去,还是受宋庆龄感召
如果说演孩子还能发挥创造,那么演宋庆龄就不能简单地发挥创造。与演孩子的演员不同,蔡金萍更没有地方去“下生活”——宋庆龄在影视剧里的形象,相比其他历史伟人而言就较少;在舞台上的形象,几乎没有。近年来,参加一些中福会的庆祝活动时,蔡金萍会以宋庆龄的形象上舞台:“但是,那都只是出形象,顶多朗诵诗歌,但没有真正地去扮演过宋先生。”早年,蔡金萍在儿艺学戏的时候也没有见过宋庆龄,只是每年春节,会收到“来自宋妈妈的礼物”:“当时还是物质比较匮乏的年代,但是我们包括门房间的老伯伯春节时都会收到年糕、青鱼、巧克力等,这种感觉是很温馨的”。1979年蔡金萍参演儿童剧《长发姑娘》获奖时,还收到过宋妈妈写来的亲笔信,大家传阅了很久。
“对于舞台上宋庆龄,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期待,塑造人物是要让大家信服,那就是宋妈妈。”蔡金萍通过阅读了解到罗曼·罗兰、路易·艾黎等人对宋庆龄的形容:“外表看来是一朵柔美的花儿,内心则是一头无畏的狮子”——这句话对她如何在舞台上塑造宋庆龄有很大启发。宋庆龄看起来美而柔,实则强而韧。面对孩子,她有慈母的一面,但也坚决让他们“不要叫我国母,现在的国家已经不是孙中山先生理想的国家”——这句温柔而坚定的话,也是对当时蒋介石政府的批判。面对孩子,她还时常提醒他们做人的要领,看到猫儿眼的脖子没洗干净,就用川沙话说:“头颈骨墨赤黑”,从而转述到“艺术家就应该内心和外表都要干净!”
川沙话,是蔡金萍提议加入的:“我听了她很多发言的录音,感受到她的乡音还是蛮重的,况且这一点还能凸显她是上海川沙人,所以特地还找了川沙朋友学。”导演刘安谷也期望她塑造的宋庆龄“更举重若轻,更放松一些、生动一些。”
“演员是艺术家,内心外表都要干净!”这句话是剧本里就有的台词,现在看来依然有价值。“我们回头看,觉得当时的编剧也是站得高,看得远”。宋庆龄1947年创办儿艺之际,就是感觉仅仅给孩子提供单纯的物质还不够,还需要精神滋养,用戏剧点燃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也都是受到宋先生的感召。其实演员能演好这台戏,也是以实际行动缅怀宋庆龄。”
“剧院的传统,就是不断提醒我们,你们的作品是要给孩子们看的,是为孩子们服务的。”因而,哪怕事务繁忙,蔡金萍依然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坚持走着来回:“这样,我就能在路上背台词了。现在反正都戴着口罩,大家也看不到我念念有词……”她哈哈哈笑道,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