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西装和礼裙,34位市民在12月4日晚登上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他们中有60多岁的退休工人,有“00后”大学生,还有教师、工程师、医生、空乘、职业经理人。他们和上海歌剧院歌唱家韩蓬、宋倩一起唱起意大利歌剧《茶花女》中的经典唱段《饮酒歌》,还以小组唱的形式演绎了歌剧《江姐》中的经典唱段《红梅赞》《绣红旗》。
这是“2021艺树计划·声乐”工作坊的汇报演出,当大幕落下,工作坊指导导师、上海歌剧院青年女高音季韵翚兴奋地与学员们相拥庆祝,“在短短两个月内,要帮助这些几乎是‘零基础’的学员完成专业的声乐作品,应该是我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看到了大家的付出,也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对声乐的热爱”。音乐会的节目单上印有34位特别演员的名字,这也成了他们珍藏的纪念品。
没有“速成”,只有日复一日的进步
开演前的最后一次彩排,听完大家的《饮酒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团长赵庆情不自禁鼓起了掌:“经过培训,现在大家已经是准专业级的合唱团了。”两个月,从“零基础”到“准专业”,如何做到的?
49岁的学员范晖莉第一次拿到《饮酒歌》的意大利语乐谱时,有些不知所措。范晖莉虽是歌剧迷,但轮到自己上台,掌握意大利语发音和咬字,还要背谱演唱,难免有心理压力。赵庆一直在暗中观察学员们的排练状态和情绪起伏,常常在课后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沟通。
为了解决这部分学员的困扰,赵庆非但没做“减法”,反而决定给学员们“加戏”。“我记得工作坊面试的时候,就有学员唱了《江姐》里的《红梅赞》,既然意大利语不好掌握,那我们可以增加两个原创歌剧的选段,让每个学员都能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果然,赵庆“加戏”的点子,一下子点燃了学员的热情。
为配合疫情防控,今年声乐工作坊线下学习和排练的时间有所缩减,指导老师便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云课堂”的方式在线教学。每一次上完课,学员们都要把作业录制成音频文件发在群里,季韵翚再逐条审听,指出问题。
按照季韵翚教的方法,范晖莉慢慢将《饮酒歌》一个词一个词地啃了下来。“艺术不可能存在速成。每一位最终站上舞台的学员,都是付出了努力,每一天比前一天进步一点。”季韵翚说。
在上汽集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虞健,本是“工作坊”海选现场的业余评审,听了大家的演唱,虞健一“冲动”,当场报名,最终入选成为学员之一。过去两个月,虞健下班回家忙完了就练唱,一天也不敢偷懒。“我唱的时候儿子也跟着我唱,现在他也会唱《饮酒歌》。登上大剧院的舞台是我们每个学员的梦想,现在终于在台下亲友的见证下圆梦了。”
播撒美育的种子,等待“生根发芽”
海选时,每位报名者会被问及一个问题:你所感受到的上海的艺术氛围是怎样的?范晖莉回答:从小被爸爸带着去听交响乐,爸爸告诉她乐章之间不能鼓掌,以免打断音乐的连贯。后来,范晖莉也成了剧场迷,进剧场看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她看来,一座城市的文明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而在于居住在其中的市民是否能得到精神的滋养,这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在34位学员中,还有一位资深歌剧爱好者——仁济医院医生唐蓉蓉。唱歌丰富了唐蓉蓉的生活,有一次参加全国性的医学行业会议,她高歌了一曲普契尼独幕歌剧《贾尼·斯基基》里的咏叹调《我亲爱的爸爸》,听罢不少同行开玩笑说:“你入错行了!”
本届“艺树计划”由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宣传部、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汽集团联合打造。“艺树计划”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将美育的种子播撒,等待“生根发芽”,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举办。从气势宏大的“百人古琴联弹”,到翩翩起舞的“芭蕾女团”,再到高潮迭起的“歌剧盛会”,“艺树计划”三年来探索出新,课程与展演结合,让市民在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中,获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在上海,公共艺术教育不只是在传播知识,培养看懂“门道”的专业观众,也在给更多热爱艺术、拥有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人一个专业的舞台。又一年“艺树计划”落幕,学员黄倩说:“我以后还会继续唱下去,唱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