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春常在,彩蝶飞四海。”昨日,伴随着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熟悉的旋律响起,作曲者之一、作曲家何占豪提前庆祝90岁生日。在位于田林的冇空间,亲朋好友以及各行各业被《梁祝》影响至深的人们齐聚一堂,为何占豪庆生,也畅谈他们和《梁祝》的缘分。
作为《梁祝》诞生的见证人之一,曾与何占豪并肩“作战”、积极探索民族音乐交响化的老同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家丁芷诺回顾往昔感慨万千:“在我们求学的时代,小提琴远没有现在这般普及,我们下乡演出,做完农活的老大爷听到乐音会好奇地上前打听,你们扛在肩膀上的木头盒子是什么?声音挺好听。也有同学现场演奏技法高深的外国作品,拉了好一会,下面不耐烦,催促他不要再试琴,可以开始了。”丁芷诺坦言,是《梁祝》让小提琴的乐音传到了田间地头,也让中国民族音乐优美的旋律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
始终致力于二胡的创新、活跃在不同舞台的二胡演奏家马晓辉至今仍感激何占豪的知遇之恩。当初,若不是何占豪慧眼识才,她不可能被上海音乐学院破格录取。在那个“车马慢”的年代,录取通知书被耽搁在途中迟迟未至,是何占豪第一个送去录取消息。而当13岁的马晓辉独自坐着火车来上海时,也是何占豪亲自去上海火车站接她。时隔多年,马晓辉却记忆犹新:“一路上,我们路过剧场、路过万体馆,何老师告诉我,你好好拉琴以后可以在这些场馆里表演,是他带给我对舞台最初的憧憬。”
中科院卫星技术专家程睿,昨日带着女儿一同来为何占豪祝寿。虽然一家子都在科技领域奋斗,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却是串起了家里四代人情感记忆的锁匙。“我的奶奶是《梁祝》迷,这段旋律几乎是伴着我长大的。”因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程睿对他的印象就是一封封家书,而仅有几次回家探亲,父亲总会用唱机播放《梁祝》。多年后某日,和当年父亲同样忙碌的程睿回到家,打开家门听到的是《梁祝》熟悉的旋律,那是学钢琴的女儿在练习,就在那一刻,不同时空的记忆被唤醒,“突然就觉得,听到这旋律就是无比安心,那是家的呼唤。”都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在搞科学研发的程睿看来,科学家们努力推进科技发展,是为让祖国更加强大,而《梁祝》这样的音乐,也是将中国的志气和精神传递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