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纪念导演黄蜀芹诞辰,《一个家族的电影史》新书首发
2023年09月14日 15:05

  9月9日是著名导演黄蜀芹84岁诞辰。当天,由贝页图书策划出版的《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在film电影时光书店首发,全书围绕黄佐临、丹尼、黄蜀芹、郑长符、郑大圣、沈昳丽家族三代的电影、戏剧艺术创作进行研究,为中国戏剧和电影百年提供独特的观察样本。

  首发活动上,该书主要编著者许金晶,书中“主人公”、导演郑大圣,以及上海影评学会副会长汤惟杰、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陶赋雯等沪上影人、学者与读者分享交流编撰背后的故事和对艺术传承的思考,向黄蜀芹表达追思怀念。

  《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分为“访谈”和“文选”两大部分,以许金晶和郑大圣的口述访谈徐徐展开这个家族的艺术传承历史,并以黄佐临、黄蜀芹、郑大圣等家族代表一手创作的文字,袒露对时代真诚敏锐的观察、对生命富于温情的关怀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追求。

  许金晶在十多年前通过一次访谈认识了郑大圣,报道中的第一句话是他从网上查来的,“他出自一个戏剧电影世家”。2020年居家办公期间,许金晶看了大量老电影资料,猛然意识到自己当年不经意间参考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家族传承和个人生命史的脉络。

  因此,他产生了写这部书的念头,和郑大圣聊过这一想法后,“有一天我收到一个包裹,打开后发现,他把所有能找到的一手文献、碟片都寄了过来,那是我近三年来最美妙、温暖的记忆。”许金晶一遍遍结合作品对照观看那些资料,形成1万多字的观看笔记。他乘高铁到上海,和郑大圣做了第一次访谈,那天从上午聊到下午三四点,提纲才聊了一半。

  用访谈+文选的形式,探讨家族传承的内在线索,打动郑大圣的,也在于选题背后的学术态度和社会学意义。郑大圣告诉许金晶,2022年黄蜀芹去世那天,很多媒体找他采访,他都婉拒了,他说,自己想讲的东西都凝聚在这本书开头的三万字访谈里。这让许金晶感动,“我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要对得起他和他们这样一个家族的信任。”

  在汤惟杰看来,在中国像黄佐临这样的三代人从事影剧业的家族很少,不过,正如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书中所言,强大艺术世家的传承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般自然流传,“对自己创作有期许的艺术家都会有内心的焦虑,当他们从事的领域有深远的传统时,如何展现自己的个性?有一位强大的父亲,对行外来说也许是好事,但对自己有要求的创作者而言,也许会成为焦虑。”

  “影响肯定有的,但是非常不自觉的”,郑大圣坦言,父辈的影响在每个阶段都在发生变化,小时候父母都在上影厂工作,自己在家里对于电影是懵懂的,不在乎的,到上戏读书后,最不想看、最不在乎的就是家里人拍的作品,最吸引自己的反而是远的、外国的影史早期作品。“等我终于有机会做导演,有了一部部作品、很多教训和少量经验上身后,回想他们的只言片语,才明白那些话背后的分量。”

  追忆黄蜀芹,郑大圣的妻子、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沈昳丽说,“妈妈话不多,在外人看来,她可能是尊神秘大佛。但其实她的情感细腻丰富,她要表达的,她的所思、所想、所感,观众都可以在她的每一部作品里和她交流。”

  “我们在家里最要避免的是讨论彼此的电影,从不开刻意的研讨会,而是很普通的聊天。”郑大圣回想起来,母亲真正和他郑重其事地说起电影拍摄经验,只有一条,每天不要太晚放饭。有时候导演正在创作的兴头上,往往要把这条拍了再放饭。当导演终于拿下满意的镜头,在冬天,饭可能已经冷了,夏天,可能会馊掉,“母亲跟我说,‘宁可少拍一条,也要让大家吃热乎的和新鲜的。’”

来源:上观新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