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国际残疾人日,上海交响乐团首推《特殊人群观演服务手册》,让爱走进剧院
2023年12月04日 15:37

  12月3日下午,29岁的盲人杨子函来到上海交响音乐厅听音乐会,观众服务组工作人员王刚早早守候,一路陪伴他入场。天生的视力障碍并未熄灭杨子函对生活的热情,他是位古典乐迷,平均一年要听上四、五十场音乐会。他也因此跟王刚结成对子,每次来都会得到贴心的服务。“以前都是家人陪着来上交,现在我可以放心地一个人出行了,这份体贴消除了我的顾虑。”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演出+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4.24万场,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如何消除残障人士的顾虑和担忧,帮助他们走进剧场享受到文化大餐,体会“人民城市”的幸福感?

  第32个国际残疾人日,上海交响乐团举办“让爱走进剧场”特别活动,并引领行业之先,推出《特殊人群观演服务手册》,向剧场及全社会发出倡议,共同关注残疾人士的精神文化需求。《手册》详细罗列了从购票、出行、演出现场直至观演结束,乐团能为特殊人群观众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为特殊人群提供“一对一”服务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在建造之初就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观演需求。从复兴中路主入口到音乐厅B1层的两个演出空间,动线上全程均为缓坡设计,并设置了垂直电梯。主厅和演艺厅靠近观众入口的区域,还设有专属的轮椅座位。

  早在2014年,上海就已在《上海市剧场管理标准》及《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中对残疾人观演需求作了细致考虑,提出现代剧场应预留残疾人轮椅座位、配置国际通用装置等具体要求。

  如今,《特殊人群观演服务手册》的推出,让针对特殊人群的剧场服务更精细,更精准。《手册》将特殊人群观众分为视觉障碍、行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或心理障碍五个类别,给出有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如提供轮椅及辅助器具,设置无障碍车位、无障碍通道及无障碍观演区域等。

  只需一个电话或一封邮件,即可得到工作人员全程一对一的引导。乐团还为每一位来到上交音乐厅的残疾人士配备“爱心服务铃”,观演过程中如有任何需求,按下服务铃,工作人员将立即响应给予协助。

  “让爱走进剧场”特别活动日当天,上海交响乐团还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区残联、华山医院、卢湾辅读学校、梵克公益等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士打造了一个舞台,举行“我身边的非遗”徐汇区残疾人非遗主题摄影展和“我们的世界”孤独症儿童画展,并在现场提供残疾人就业、创业指导及健康咨询等便民服务。

  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音乐是联结世界的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它能点亮人们心底的爱,并把这份爱传递下去,让更多特殊人群无障碍地聆听音乐,让爱走进剧场,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

  各行各业组成一支志愿者服务队

  藏族盲人歌手德庆玉珍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穿上传统藏族服饰,在上海交响音乐厅音乐大堂唱起质朴的藏族民歌,令现场观众动容。她2014年来上海求学,跟随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于丽红学习声乐。玉珍告诉记者,她的偶像是意大利盲人歌唱家安德烈·玻切利,她的梦想是成为职业歌唱家。

  手风琴表演者钱翼四年前因一起车祸不幸右腿截肢,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只能提前退休。“自那之后,我才发现,残障人士缺乏交流的平台,生活比较枯燥,所以我重新拿起了手风琴。”钱翼带来了一首手风琴作品《怀念圆舞曲》,“能像正常人一样出来参加活动,还能为大家表演,更自信了。”

  此外,脑瘫患者笙笙带来了钢琴表演,来自浦东新区残疾人艺术团的木管三重奏也登上舞台,用音乐传递温暖和力量。现场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观众说:“看到同为残疾人的他们仍然对生活、对艺术充满热爱,也鼓励了我。希望未来,残疾人能在各行各业得到更多发光发亮的舞台。”

  2021年,乐团曾邀请200多位残疾人士走进音乐厅,开启一次盼望已久的古典音乐之旅。当时,新成立不久的“1380小红人”为残疾人士提供了现场服务,汇聚起一道红色暖流。

  “1380小红人”是上海交响乐团志愿者服务队的别称,这支由大学生、公司白领和退休人士组成的队伍已累计服务超过450小时。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冬,每场演出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近期,乐团还组织了“1380小红人”开展特殊人群观演服务专项培训。公司白领、“1380小红人”沈丽说:“希望我们真诚的服务能给所有人带去温暖。”

  周平透露,目前《手册》盲文版正在加紧制作。此外,乐团还计划对官网及小程序进行无障碍功能适配,最大限度为特殊人群观众提供便利。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