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建筑是视觉艺术?它有温度更智慧
2024年03月14日 14:18

  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无形的诗和石头写成的史书。当代生活中对视觉冲击力的过度追求和异化,使部分建筑脱离初心,成为线上线下的“流量符码”,忘却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人文关怀的温度。3月13日,同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部长李翔宁做客“上海创意设计讲坛”第四期,通过当代建筑中案例的分享和展望,以建筑的智慧重拾社会关怀的温度。

  长期致力于建筑历史、理论和评论的研究,李翔宁身兼教授、学者、策展人等多重身份,策划和主持了第16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米兰三年展中国建筑师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等重大展览。他注意到,作为当代建筑实践的前线,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进行着乡村建设。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建筑师、艺术家涌向乡村,这里同样充满着发展机会。归田园居是中国文人传统对居住的美好理想。现代化进程和技术允诺了窗明几净的美好生活。然而,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切断了乡村生活与传统的关联。面对略显千篇一律的乡村住宅,建筑师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索一条中间道路,诉诸现代化的技术而寻求与乡土的联系。

  倡导“自然建造”的李翔宁认为,建造和自然并不一定是一个二元对立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有很多值得让当代人重新思考的智慧,譬如古人讲风水,四季朝向、通风、采光、取暖、排水,实际上是来自于人对自然的观察,又运用在人们住宅的建造中。“

  建筑作为一个学科,许多人认为它更强调美学,或者说一种视觉设计,其实它具有巧拨千钧的力量,能将视觉艺术、工程技术和人文关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当天讲坛的举办地EKA·天物创意园由老厂房蝶变而来,30多栋建筑,没有一栋是相同的,无论是外观颜色,还是内部装修,从风格到未来使用,每栋都有自己的特色。以铜堡为例,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拱形车棚,在外面包裹上一层金属外壳。与之搭配的是北侧一个巨大的浅黑水池,堡垒倒映在水面,就像一艘浮出水面的潜水艇或闪闪发光的鲸鱼。

  由上海市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上海创意设计讲坛”系列活动,结合当下主流设计思潮和社会话题设定不同设计专业主题,邀请设计类和跨界别跨学科专家以采访、对谈、演讲等形式展开交流,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呈现上海国际设计之都的文艺风范,用设计语言展现中国精气神,演绎上海设计锐意创新的精彩故事。

来源:文汇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