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新闻 >> 正文
从学麒派到发扬麒派,全国专家共话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
2024年04月16日 14:58

  “回过头看,这辈子有幸走上了追随周信芳大师的道路,从大师的艺术思想和演剧方法当中获得了艺术的力量,甚至是方法、技巧。因此,我更加坚信不仅是在表演手段和节奏运用上学习麒派艺术形式,更要坚持麒派演剧精神,用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人物,用心感染观众。”当今“麒派”领军人物、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表示。4月10日,“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以期从理论或学术层面探寻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内在规律,进而对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戏曲艺术事业有所裨益。

  上海京剧院主演陈少云舞台生涯60余年,致力于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其对周信芳麒派艺术的追随,历经了从风貌神韵的模仿,到演剧精神的浸润与领悟的成长过程。他不仅扎实继承了大量麒派经典剧目,还创作演出了众多体现麒派风格和演剧思想的新剧目,为当代京剧艺术贡献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中国剧协原秘书长崔伟用“全面”“鲜活”“传统当中有自我,自我当中赓续传统”形容陈少云的表演,“陈少云的鲜活在于特别注重演出传统剧目当中人物情感的真切,这也是周信芳特有的一种时代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陈少云正式加盟倡导周信芳演剧精神的上海京剧院,并融入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创作和演剧氛围。他在上海京剧院《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金缕曲》三部新编剧目中,将陈琳、萧何和吴兆骞三个角色立体地搬上舞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龚和德认为,周信芳强调京剧“表演”的重要性,演员不仅要会唱,也要确切地表达人物,要让观众感动。“陈少云接到戏后,在看通剧本、弄懂人物这八个字上狠下工夫,用唱念作打表现‘通’和‘懂’,把角色变成舞台的形象。”

  加入上海京剧院后,陈少云转益多师,博采众长。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陈少云的的艺术履历中看到深厚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周信芳600多出戏,不可能全盘复制。陈少云在创作演出中,暗合了大师当年通过舞台经验实践体现出来的特质。”王馗以《金缕曲》为例,陈少云仅凭借4次重要场次的表演,就完成了对“吴兆骞”文人气质的塑造,“其中的文人戏把麒派艺术的人物画廊真正地拓展了,演活流派,让流派跟着时代不断地发展体现,才是流派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真正的魅力。”

来源:文汇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