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山历海》这部表现山东日照楷坡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优秀电视剧正在央视一套持续热播。该剧生动塑造了吴小蒿、贺丰收、周斌等心系百姓的乡镇干部形象。
《经山历海》在同类题材精品剧《山海情》后播出,必然面对观众的对比压力,好在该剧以《人民文学》推出的重头小说、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的《经山海》为改编基础,经受住了重压之下的挑战。从播出热度来看,《经山历海》无疑是又一部特色鲜明、品质上乘的脱贫攻坚题材剧,与《山海情》《石头开花》《江山如此多娇》等作品一道共同构建起表现丰富的精神内蕴,有力拓展了该类创作的审美空间与荧屏想象,为今后同类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与创作启示。
深厚演绎时代命题
好作品遵循着相近的艺术规律,艺术表现则又是多姿多态的。《经山历海》与上文提及的多部优秀作品一样,对当下的重大时代命题——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着形象生动的艺术表现与高度的概括力。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作品展现的乡村地理空间与乡村经济形态十分典型、丰富:楷坡镇依山傍海,既有靠海吃海、先富起来的安澜村,又有平原为主、适宜种植茶叶的平湖村,还有大山深处、仍然贫困、留守老人居多的石屋村,同时这里也是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基地。这一凝聚着创作者艺术慧心巧思的空间设置显然为情节事件的丰富构成、发展走向、人物行为及其精神成长都提供了扎实基础与多重可能性。
剧中,吴小蒿、贺丰收、周斌等楷坡镇领导的日常工作始终是繁忙劳累、并富于挑战的。一开篇即面对百姓聚众反映易地搬迁意见,其他如针对三个村子不同经济形态的发展战略与具体推进在剧中穿插展开,如带领石屋村群众种植金银花搞创收,开发石屋村的红色旅游,为村里老人办爱心食堂,关闭安澜的小码头,保护海洋生态,实现碧海计划,以及为平湖村茶叶打开销路等。扎实细致的情节事件、清晰缜密的情节逻辑以及人物的情感心理逻辑都真切反映了创作者深扎乡村的审美发现与艺术转化功力,也再次证明优秀文学母本对于影视创作的重要性。剧中还自然穿插了一些突发事件,如码头冷库发生爆炸,山洪暴发后保护百姓、抢救物资,暴雨天灾造成海参养殖受创,以及大年夜村民烧纸着火、干部们舍生忘死地救火,老人们发生食物中毒,直至抗击新冠疫情。这些情节设置无疑使全剧充满了戏剧张力与节奏紧迫感,在增强作品观赏性的同时,更通过人物一次次应对挑战,形象地展示了吴小蒿、贺丰收等乡镇干部经“山”、历“海”的艰难历程,有力地表现了这些基层英雄为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路披荆斩棘的无悔付出。
作品在表现乡镇干部经山历海的大作为时,并没有将他们塑造为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夫妻、父子、父女冲突在这部剧中占有相当的比例,真实反映了创作者对基层干部生活实际的真切体察,让作品更加接地气。剧中,乡镇干部对工作的时间精力付出是无限的、无条件的,作为妻子、母亲的吴小蒿时常分身乏术、无法陪伴家人、缺席孩子的成长,这个尖锐的难题可以说是贯穿作品始终,也造成小蒿与深爱她的丈夫由浩亮之间的无数次冲突。同时,这一困难也不只是小蒿个人的,镇长贺丰收与儿子贺铮的关系也同样因父亲忙于工作而时常紧张、冲突一触即发。剧中对父子冲突、相互误解、儿子对父亲的戒备、对父亲健康的忧心、父子和解关爱等都表现得细腻传神、感人肺腑。
如果说《经山历海》让主人公们襟怀阔大,那么这些基层干部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情感世界。剧中接近尾声那场感恩家属支持乡镇干部的联欢会让这种彼此理解的深情、共情达到高潮。这一艺术表现大大超越了此前一些脱贫攻坚题材剧中对“拖后腿的家属”的简单化表现,作品秉持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对家庭人伦和谐的倡导凝聚着创作者对生活的体察与深入思考。由此,大爱让小爱更为宽广、深厚,小爱使大爱更有力量和境界,平凡英雄们在经山历海、披荆斩棘中,如影随形的是亲人们的爱心守望。
精准捕捉人物个性
脱贫攻坚题材剧已推出了一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基层干部、第一书记占比最高。《经山历海》中吴小蒿、贺丰收、周斌等人物个性鲜明,进一步丰富了乡村基层干部的形象画廊。
剧中,这三个人物都是优秀的基层干部,对楷坡镇和当地老百姓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事业也都真诚无悔付出。这是他们精神品格的相似之处,决定了《经山历海》在改编创作中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定位都较原著更为温和、柔化。剧中,作为一个基层战斗集体,这个领导班子的成员都堪称优秀党员,他们彼此之间也始终是相互鼓励、补台、并肩战斗的关系。电视剧二度创作的巧妙在于能够同中见异,精准捕捉这三个人物在工作方法、理念认知、脾气秉性等方面的差异与冲突,同时刻画出不同的乡村干部的气质、个性与丰满形象。
作为第一主人公的吴小蒿是令人耳目一新、充满审美新质的乡镇干部形象,她不甘于四平八稳的机关生活,自愿竞聘到基层工作,这一身份转变、与众不同的选择中饱含着吴小蒿的人生理想与自我定位,也是这位年轻女干部的重要精神自觉,更凝聚着小蒿对当地百姓、对楷坡的深厚情感认同。尽管起初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做事不乏鲁莽之处,甚至会捅娄子、说外行话,但最可贵的是她的率真坦诚、绝不圆滑世故,她对民主生活会的套话假话直言不讳地抨击,为楷坡镇政府这个基层官场无疑带来了一股清流,小蒿的清澈直接表现的其实正是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真诚初心。在人物不断历练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在以自身的单纯清澈、热情干劲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包括像李言密这样即将退休、多少带有混事心理的老同志也都产生了精神面貌的更新。这一形象和同类题材剧《金色索玛花》中的万月、《最美的乡村》中的辛兰等扶贫女干部有着相似之处,但又明显更为丰满,富于深情与个性光彩。
同时,剧中的小蒿又是幸运的乡镇女干部,单位有周斌书记的支持与引领,周书记倒下与离世则让小蒿更加成熟、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在小家中,小蒿始终是丈夫倍加呵护的爱妻;在大家庭中,小蒿更让父母、姐姐引以为荣,公公的坚定支持更是一以贯之;剧中父女冲突、家庭矛盾都是次要的,也都没发展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贺丰收与小蒿之间的合作亦对手的关系更是全剧最有意思的戏剧性所在,两人不打不相识、各有所长,个性都很强;但同时,两人又是工作中互补的好搭档,贺镇长最终还以他的包容与智慧为小蒿解决了后顾之忧。
剧中,小蒿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与画外音时常伴随着人物在海边的徘徊与思考,它见证着小蒿成长的脚步,也凝聚着她对生活的感悟。这给作品带来了一种抒情、浪漫的哲思韵味,也为主人公们经“山”历“海”的勇毅进击平添了一份诗意的葱茏。
与小说《经山海》相比,电视剧的改编较大,除了形式上的改变,如去掉“历史上的今天”、小蒿日记与女儿日记等充满诗意的表现形式,删除了一些充满象征意味的细节设置;更重要的改变是对原作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更加正面化、明亮化的调整,这一改编路径一方面考虑到了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区别——此前电视剧《装台》也采用了类似的人物处理,同时也反映出这类脱贫攻坚剧将主要矛盾设置在人与自然之间。尽管笔者个人期待在剧中看到更多对山东地域文化风采和当地百姓的精神主体性等方面的展现,但就整体艺术品格而言,《经山历海》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审美表达的优秀答卷。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