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登场了!敦煌》等节目的热播,让国风综艺成为一股热潮。而近日大火的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中的开场节目《洛神水赋》,将这波浪潮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熟悉而陌生。这段不到两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洛神水赋》包含两个观众并不陌生的核心元素:艺术向的敦煌飞天,不仅国内人人皆知,海外观众只要接触过中国文化就一定知道这个著名的中国IP;技术向的潜水,作为新兴运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传入中国,而今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而利用潜水技术,实现敦煌飞天的“真实”演绎,则是前所未见的奇观。用李白咏叹飞天的诗来形容观感也不为过:“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能够引发现象级讨论的国风综艺,内容往往指向了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那个部分,它的生命力与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有关。敦煌飞天的“精粹”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融合和自我创新的结果。诞生于古印度的飞天,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艺术融合,从敦煌最早期的壁画开始,飞天就是一个最常见的艺术形象,并且在不同朝代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历经千年,最终成为敦煌和中国文化的著名代表。而飞天的生命力更在于它反映了人类对“轻盈”的向往,虽然精神可以飞去九霄云外,但我们的肉身始终无法随意脱离地心引力。谁又能否认,正是由于这种“摆脱”的渴望,人类才发明了飞机,发明了火箭,并将一部分“人类代表”送上太空?现代航天和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在心理基础上是相通的。
除了成为宇航员,飞天的“轻盈”就没有其他方法实现了吗?《洛神水赋》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原本在陆上不可能实现的“轻盈”,竟然被设想在水中去实现;不仅如此,舞者还利用身体的“失重”完成了舞姿的“轻盈”,创造出美到窒息的水下飞天。
《洛神水赋》之美,美在纯粹。大部分情况下,“纯粹”都不是一个简单发生或生成的结果,而是需要经历一番“纯化”的过程。在这个案例中,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纯化”路径。水中确实是能使人“轻盈”的物理环境,但人在水中无法正常呼吸,要拍摄连贯的舞蹈动作,必须做到屏气时间长且能在失重的情况下控制身体,最好的人选是能够完成水下舞蹈的潜水高手。很难说是节目组根据需求找到了美人鱼教练何灏浩,还是她过往的表演给了节目组以灵感。技术的另一个部分,则是观众已经习惯到可忽略其存在的视频“剪辑”。看上去一气呵成的舞蹈,其实是由许多个镜头剪辑而来的,将不同时间的发生统一在完整的时空之内,给予观众的是一个完整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最后的“纯粹”是建立在对“破碎”的组织、编排的基础之上的,这是视频所独有的“纯化”工具。
以上物理层面的“纯化”还需与心理层面的“纯化”相配合,才能创造出“纯粹”的作品。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最经典的唐诗,如李白《静夜思》、杜甫《旅夜书怀》、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都是简洁而纯粹的,这些诗句从诗人的赤子之心涌动而出。孩童的纯粹是天然的,成年人的纯粹是“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执着地热爱它”。成年人的纯粹需要对“技艺”进行思想与行动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在文学艺术领域,就是要对真、善、美不断去体悟和创造。《洛神水赋》不是一天练成的,制作方河南卫视的国风综艺也非首次“出圈”,从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到乘胜追击的元宵奇妙夜,这一次的《端午奇妙夜》已经是梅开三度;表演者何灏浩在潜水和水下舞蹈领域也已深耕多年;而极限运动爱好者、水下摄影师吉叔,则从第一个作品《莲》开始就一发不可收,将水下国风舞蹈的拍摄开发到了极致。越是精华,背后的积累和付出越是让人望尘莫及,不求纯粹必不能纯粹。
纯粹的东西最动人。网络上有个常用词叫“美cry(美哭了)”,说来通俗但道理很深。美到一定程度的确会让人感动落泪,之所以会引发观者想哭的情绪,许是作品本身同观者之间的强烈情感联结,许是作品反映了人类超群的智慧、能力或对极致的不懈追求。国风综艺的兴起,让许多电视台和视频生产方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发展潜力,其间各种节目也是层出不穷。节目多而精品少,跟风容易潜心难,能够做到将同行远远甩在身后的程度,真的需要把心沉下来,抛却杂念。回归追求纯粹的心,方能创造纯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