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主旋律文艺作品在时代进程中担负起了自身使命,成为讴歌时代的生动载体。
紧随重要时间节点,主旋律文艺作品始终以一种“在场”的姿态和方式,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相关部门提前谋划、统筹布局,对引导主旋律文艺创作方向、调控主旋律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播出、制定主旋律文艺作品的评价体系、治理影视行业市场体系、强化网络视听行业管理等工作进行了全面调控和多维规范;组织全行业优秀创作力量策划制作了《山海情》《功勋》《光荣与梦想》《理想照耀中国》等一系列主旋律文艺作品,并收获了观众的口碑与认同。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执导的主旋律电影《1921》为致敬建党百年交出了一份充满温度的答卷。
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成功出圈并非偶然,其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基调,回应当代人对历史的集体认同,最大程度实现了主流社会价值观与商业美学的有机融合。在互联网平台助推下,主旋律文艺作品对青年群体产生了较大影响和黏性。与此同时,在新时代发展历程中,主旋律文艺作品担负着文艺作品在文化强国、历史传承、教育担当、艺术精品四个方面发展的伟大使命。
文化强国使命
从文化建设角度,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蕴含红色文化基因,符合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有助于国人积极树立文化自信。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这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主旋律文艺作品对文化自信的树立具有春风化雨的作用。正如从《1921》电影中传递的对红色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呈现,以及基于以上文化自信所进一步产生的对优质文艺作品创作的自信;体现在对《1921》故事中表现的对抵御外侮、艰苦奋斗精神的激励;体现在观看电影后更加缅怀先辈、对先贤伟绩致敬的感动;更体现在对其传递的无惧险阻、奋发图强、艰难创业、对追求人生理想和价值实现具有坚定信念的强烈认同。
历史传承使命
从时代传承认知角度,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见证了记录新时代精神、告别说教化陈词的改变。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历史传承使命,是通过作品建立历史与当下生活的链接,建立历史与观众的链接,建立历史与时代发展的链接完成的。
在电影《1921》中,观众通过电影一起回溯往昔,“亲历了”建党历程,了解了先辈们“誓死推翻旧世界,盼望建立新中国”的家国担当和理想信念。这与今年大火的影视剧《觉醒年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是选择了用事实体的方式阐述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全面叙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逻辑。通过观看《1921》这样的主旋律文艺作品,观众可以直观地被饱满立体的革命先行者、新青年群像的魅力所吸引和感染,从而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这就要求在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创作者要从历史发生的空间环境、空间细节、人物生活方式和性格特征、人物关系的情感表达等细节入手,像体验生活一样去体验历史,关注历史质感,赋予主旋律文艺作品具备历史传承的使命。
教育担当使命
从教育引导角度,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的“青年感”表达对观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透过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观众的触动、启发和思考才是主旋律文艺作品传递主流社会价值的核心和重点。主旋律文艺作品通过以当代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展现激情澎湃的历史与热血激情的先行者事迹,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先行者的精气神感染、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激发他们的爱国心和社会责任感。
对于近期热播的主旋律文艺作品,青年群体表现出“被吸引”和对文化自信、爱国情怀、缅怀先辈、奋斗精神、追求理想五个维度的价值认同。
这些认同来自于主旋律文艺作品对青少年一代的吸引。首先,青少年认同这些作品的艺术品质;剧中人物原型与故事脉络的发展吸引了他们的关注;剧集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使得青少年得以反观内心,获取力量;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演员班底及表演演技,也更加深了主旋律文艺作品与青年一代观众的黏性。主旋律文艺作品的教育使命就在于通过找到剧中具有先进理念的年轻人的精神气质,激发出当下年轻人思想建设的契合点与共性。
《1921》的演职人员不仅包含了老戏骨,也聚集了一大批青年演员,他们的全情投入,让观众记住了他们所塑造的角色。黄轩、袁文康、祖峰、窦骁、王仁君、张颂文、刘家祎、王俊凯、韩东君、刘昊然、张超、张云龙、胡先煦饰演13位风华正茂的中共一大代表。倪妮饰演的王会悟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宣扬妇女解放的进步刊物《妇女声》,传播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宋佳、周也等在片中饰演了百年前的革命先驱和进步女性。角色塑造也很立体,比如毛泽东在长沙文化书社与萧子升非常认真地辩论解救中国的正确之路;来上海后当得知陈独秀找他,他欣喜若狂地跑出去展现出了年轻人的活泼朝气;而当他到李达、王会悟家吃饭时,因为没有辣椒,表达遗憾时又展示出俏皮的一面。可见真实且有温度地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会吸引青年观众自发地喜爱和关注主旋律文艺作品。
艺术精品使命
从艺术创作角度,一部主旋律文艺作品能够成功建立与观众的链接,首先需要是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近年来,在提质减量的精品剧作建设中,新时代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创作质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创新。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为了真实反映上甘岭战役的艰苦卓绝,数百人的美术置景团队准备了一个多月,力求为观众呈现一场惊心动魄、真实震撼的战争史诗剧。
正是因为前期作品的精品化口碑已然建立,市场对主旋律文艺作品的热度更加期待。电影《1921》也为观众呈现出有冲击力的视听盛宴。影片开头陈坤饰演的陈独秀眼神的特写将光与影完美结合;缓缓移动的对集体群像面孔的近距离凝视镜头展示出知识分子和工人罢工的坚毅;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在上海街头与巡捕之间追车戏的镜头调度过程流畅颇具大片风范;而李达在房顶灿烂的笑容伴随着初升的阳光让人觉得充满温暖和希望……每一帧精致的画面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十四五”时期,主旋律文艺作品应担负起新时代文艺发展的使命。文化使命强调了主旋律影视剧发展的文化高度;历史使命赋予了作品的传承意义;教育使命增强了观众黏性;艺术使命提升了创作水准。牢记这些使命并深刻践行,才是最终判断主旋律剧作是否成功、经久不衰的核心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