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是抱着挑剔的态度来看《中国医生》的,但在两个多小时里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毛病,这部电影超乎我的预期。”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可能是上海人民最熟悉也最信赖的人,电影《中国医生》全国上映前到访上海,较真又挑剔的“张爸”看完电影,这样说。
一部让张文宏都没挑出毛病的抗疫题材电影,到底是如何炼成的?
一方面,是专业的现场还原。
几乎每一个看过《中国医生》的人,都会被影片的专业场景还原和气氛重现震撼。导演刘伟强要求拍摄场景1:1还原当时的重症病房,现场通水、通电、通氧气,达到医院验收标准,他自己的办公室几乎变成了“院长办公室”。为了更好地塑造角色,演员们都提前经过了医学专业训练,就像电影中易烊千玺饰演的住院医生杨小羊一样,他们在模型上反复练习插管、穿刺等操作。甚至,训练时候他们就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湿透了一身又一身。饰演上海援鄂医生吴晨光的李晨自豪地介绍说:“我们拍摄现场的群演都是真实的医护人员。我们每天都在练习,如果当时摄影棚外发生需要医疗救护的情况,我们有能力去做他们的助手。”甚至,连饰演病患的演员都很早就进组,由医生手把手教学如何更真实地呈现病患状态,“所以我们到片场后,瞬间就能进入状态,非常感谢他们”。
这样的专业,让张文宏点赞,更让参与过一线抗疫的医务工作者仿佛回到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上海第一位援鄂医生钟鸣感慨:“影片对于抗疫的还原非常真实,我在观看的时候一直回想起经历的一幕幕,像是在看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嘉琳是上海市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医疗组长,这一次她担任了协助朱亚文的医疗顾问,看完电影后,她说:“电影《中国医生》非常真实地还原了我们的抗疫历程,每个画面似乎都历历在目。”
另一方面,是虔诚的创作态度。
如果说,艺术需要虔诚,那么拍好这样一部抗疫题材电影,更需要对生活、对我们所一起经历的2020年本身的一份敬意。刘伟强导演在每一次路演和采访中,都带着深深的诚恳,他说这部电影源于真实、发自内心,他说:“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电影业一度停滞,正是无畏逆行的医务人员为我们负重前行,才有了今天的复工复产和安定生活,所以拍好这部向他们致敬的电影是我们的本分。”其实,影片拍摄也要克服了重重困难,拍摄时全剧组每两周做一次核酸,每拍一天片场会消一次毒,最终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完成所有摄制。
张涵予说能饰演“人民英雄”张定宇,是他的无上荣幸,但这也是他近年来接演的最难演的角色。一方面,大家对原型人物很熟悉,另一方面,大家对他以前饰演的角色也很熟悉。无论是“张定宇”还是“张涵予”,都有可能让观众对“张竞予”出戏。为了让自己的表演更贴近张定宇,张涵予接下角色第一时间赶到武汉,跟着张定宇每天开会、查房,以一种“较真”的方式,从原型的生活状态中去捕捉重要的细节。最终他交出了一份令自己满意,也得到张定宇肯定的答卷,这位“人民英雄”在观影时数次摘下眼镜擦泪。“我经常跟张定宇通电话,所以本来很担心影片对他的呈现,但张涵予把他的精神都演出来了。”张文宏这样称赞《中国医生》抓住了医务人员身上的精髓。
在几乎所有采访中,你能感受到近乎虔诚的致敬。主创或动情,或哽咽,甚至流泪。为了拍摄一场重头戏,袁泉曾经连续穿了八个小时的防护服,但她事后表示自己其实没有特别计算过时间,当时只是想尽全力向真实靠近。“在片场一穿上防护服,就有一种身着盔甲的感觉,深刻体会到这一职业身上的责任与光辉。”袁泉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除了要不断练习穿防护服等技术操作、学习医学知识,还要经常向亲历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请教心理体验,“比学习技术操作更重要的,是找到角色的心理支撑。”最终,口罩的勒痕与汗水交织在袁泉的脸上,疲惫不堪,却用一个坚毅的眼神就能让人泪目。跟她一起在重症病房坚守的演员朱亚文说:“她坚定的眼神是我的表演支撑,里面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很有力量。”朱亚文还自豪地说,这是一部诚意满满、细节清晰的电影,“它致敬全国每个在疫情中投入和奉献的同胞,希望能被更多人看到。”作为一部全景式记录2020年全民战“疫”的电影,《中国医生》或许不是完美的,但它是真实的、真诚的、真挚的,是足够打动人心的。
感谢那些为我们拼过命的医生,也感谢电影《中国医生》,用光影为我们铭记这个时代,记录难忘的庚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