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 正文
在和平包容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 文艺评论与五个突出特性系列笔谈
2023年09月14日 14:55

  编者按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深刻总结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并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贯彻落实到上海文艺评论工作的方方面面,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与“上海文联”微信公众号联合推出“文艺评论与五个突出特性”系列笔谈会,上海一批文艺家、评论家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文艺评论的角度出发,聚焦上海的文艺发展,探讨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用于新时代中国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在和平包容中创新中国当代文学艺术

  汪涌豪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评协主席)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他所概括的“五个突出特性”,可称是对中华文明的精准定位。

  此前,总书记已经就“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作了一系列指示。结合“四个讲清楚”看“五个突出特性”,个人对如何深刻领会与贯通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者,尤其是在和平包容中创新自己的文化,有非常切身的体会。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于文明从来兼顾天人、道体、心性与知性,于己关注道德修养与人格完善,于人重视见贤思齐与进德修业;对内强调人的尊贵,以民为邦本为执政理念;对外强调天下为公,以进于大同为终极理想。又因为充满人道情怀,富于实用理性,注重历史经验,而自来反对强权和武力,推崇兼收并蓄。在此基础上,它信仰“天道酬勤”,长以“革故鼎新”“自强不息”自励。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又不断求新求变,所谓“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将上述精神落实到方方面面,包括文学艺术,无不洋溢着由转益多师和砥砺求新所透发出的豪迈与自信。

  进入新时代,如何接续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个人以为能知在和平包容中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既要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要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路径,真正体认任何文明都延续着该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被各国各民族所珍视,又可以给全人类提供足资借鉴的精神资源。中国的文学艺术要发展,要走出去屹立于世界文学艺术之林,需要在挑战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正如只有充满自信、善于创新的文艺,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借鉴吸收其他文明体所创造的优秀艺术成果。同样,只有善于借鉴吸收各种文明体的优秀艺术,才能更自信地创新自己的文艺。

  故我们一定要以总书记要求的“开放胸怀”,在和平包容中学习进步;又一定要具备总书记要求的“无畏品格”,积极创新进取,从而在交流互鉴中,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