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评论 >> 正文
她在星空中闪耀
2023年10月10日 16:02

  上海市文联近日举行“人生况味尽如剧——黄允纪念座谈会”。黄允丈夫名叫何允,是上海广电事业的开拓者,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7年前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何允星”。其实,在中国电视剧璀璨的星空中,黄允也何尝不是一颗十分耀眼的星星呢!

  他们夫妻俩都是中国第一代电视人。1958年秋,黄允在北京见证了电视在中国的诞生,也积极参与了上海电视台的筹建。作为开拓者,她的巨大贡献还是在电视剧的创作。1979年,她在《共产党员》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为真理而斗争》,被张志新烈士的事迹感动得泪流满面,记者出身的她自告奋勇,奔赴辽宁深入采访。回沪后,她激情喷涌,仅花3天,就含泪一口气写出了《永不凋谢的红花》,并赶上了7月1日播出。这部电视剧如一声惊雷,轰动一时。黄允写张志新为真理而宁死不屈,也写她是女人、妻子和母亲多侧面,写出了她的美丽、柔情和爱心。更可贵的是,黄允站在思想解放的前列,对经历的磨难有着深刻思考。它对人们产生了心灵震撼,赢得了广泛赞誉。

  应该指出,1977年中国电视剧生产数量是零。这之前整整十年,荧屏更是一片荒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带来了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1979年,中国播出了10余部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名列其中。但它无疑最火,引发强烈反响,足以载入中国电视剧的史册。

  中国的连续剧是从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才开始有的。黄允勇于开拓,敢于实践,《故土》《秋海棠》等都是这个时期创作的。她成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在电视剧初创时期书写了辉煌一页。

  余秋雨对黄允说:“你和电视剧有缘。”黄宗江说:“电视剧有黄允为幸。”我想说,上海电视剧更以黄允为荣,它构成了中国电视剧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峰,收获了诸多飞天奖、金鹰奖。她的《上海一家人》《若男和她的儿女们》《结婚一年间》《离婚前后》《家事》《她在人流中》等,无不传递出浓浓的海派风格。如果没有黄允,那个时期的海派电视剧将会暗淡许多。

  但黄允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她从小在南通长大,来上海已有20多岁,动笔写剧已是年近五十,但她创造了奇迹。她笔下的上海人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蔚为壮观的艺术形象长廊。

  这得益于黄允对上海百姓的关注,对深入生活的敬畏。创作《上海一家人》,她不仅探寻女企业家在十里洋场的艰难创业,还深入闸北、南市等地石库门、棚户区一年多,走街串巷,与百姓一起拣菜皮、洗衣服、做家务。黄允说:“我敬畏自己所写的生活,不敢有半点马虎。”它以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变迁,折射出大上海的沧桑巨变。

  黄允个子娇小,为人谦和,看似柔弱,但实际上,她是一个坚守原则、外柔内刚、不愿屈服的人。这种性格,很像她自己作品中的张志新和若男,可谓是文如其人。

  黄允对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充满了深情,她拒绝说教,她心中的真善美及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都是通过张志新、若男等一个个艺术形象自然而然地感染大众。其作品情节不是人为编造,也不是技巧摆弄,而是人物性格的自然发展、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人物关系的自然演变。黄允的这些海派经典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的荣誉榜上熠熠闪光。其成功经验,对今天仍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黄允去天国与丈夫何允团圆了,她留下的作品仍在艺术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

来源:新民晚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