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颁奖的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参评剧目83台、参评演员总数152人创下历届之最。四季飘香,近悦远来,贯穿全年的“白玉兰”演出、评奖活动,在打造亚洲演艺之都、促进国内外戏剧交流合作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也成为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城市文化风景。
越来越多的名团、好戏、优秀文艺家奔着上海这一“源头”“码头”而来,在戏剧舞台上各显其能,各展风采,不仅惠及市民观众,对行业提升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作为专注于戏剧表演艺术的“白玉兰奖”,本届参评演出期间,一些突出的亮点得到了人们充分关注——其一,舞台表演艺术进一步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色。在着力于传承创新、推动地方戏曲繁荣发展的文化氛围下,戏曲表演的文化品格、地域特色、艺术魅力得到了充分彰显,54台戏曲剧目参评,包含南北13个戏曲剧种,成为占比最高的演艺门类,把中国戏曲的地位提升至一个新的高度;在独领风骚的戏曲表演面前,话剧也不甘示弱——本届参评话剧达23台,数量达到新高,题材样式也显得格外宽泛,从独角戏到群像戏,从历史剧、年代剧到现实题材、少儿题材乃至方言话剧,艺术触角之广之敏锐,表演风格之灵活多元、不拘一格,显示出话剧表演在当下艺术领域的活力与生气。而音乐剧、舞剧、芭蕾舞剧等,作为戏剧大家庭的一员,也呈现出独有的魅力。
其二,青年表演艺术人才异军突起,表现亮眼。在本届参评剧目中,由90后担纲主演的剧目不在少数,他们以亮眼的表现赢得业内专家和广大观众的赞誉。传统技艺的进阶、提升是他们对当代舞台艺术所作出的贡献;唱念做打无一弱项,做一个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演员,是他们今天的艺术标杆和自我要求。在学习继承传统中,他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又在新的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得到了充足的养分;学会创造、坚持突破、志在超越成就了他们的艺术品格,而这一切绝非偶然,是艺术前辈一路提携教诲,是时代雨露的滋养。本届“新人主角奖”竞争尤为激烈,成为一个新现象,今后很可能成为常态,它让我们看到舞台艺术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三,优秀剧目复排上演与新创剧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剧作家徐棻创作于上世纪的一系列剧作,颇具影响力。她善于在作品中为表演留有创造空间,以凸显剧种特色、展现演员魅力,也因此成就了一批戏剧“梅花奖”演员。在本届参评剧目中,多部徐棻老师当年的力作再度复排,或由其他剧种移植上演,如:川剧《燕燕》、评剧《目连之母》、晋剧《庄周试妻》等,其丰沛的舞台感染力不减当年。参评剧目越剧《舞台姐妹》、京剧《骆驼祥子》同样属于这种情况。这些产生于二十世纪的优秀剧目,不同于传统骨子戏,集中反映了“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这样一个热切追求,是一个时代、一代艺术家的思想结晶和创造性成果,如今由新生代演员“接棒”,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优秀文化很好实现了代际传承,也使中国戏剧表演血脉不断、精神延续成为一种具有行动力的实操。而《阳明悟道》《过崖记》《革命家庭》《向警予》《鲁镇》《钱塘里》等一批新创作戏曲剧目则是在优秀文化基因上萌发的新芽。在一批内容好、形式新颖、戏剧性强、艺术特色鲜明的新创剧目中,演员的表演才华得到了充分发挥、尽情施展。
获奖演员综合实力过硬、“新人奖”演员艺术潜力得到充分展现,是评定表演艺术奖的一条基准线。参评演员在这一点上不仅目标清晰,而且付出了极大努力:来自贵州的京剧演员冯冠博从小通过学习传统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文武兼备的个人表演风格。此次他在京剧《阳明悟道》中饰演古代哲人王阳明,以“文戏武唱”方式,实现了角色“情”与“技”的融合,将人物思想的博大深邃和人格的清健通达表现得鲜明丰满,而张弛有度、神采飞扬的唱、念、做,不仅很好展现了王阳明“长思顿悟”的历史瞬间,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剧体验。
上海的舞剧演员朱洁静为观众所熟悉,在多部舞剧中塑造的人物被业界誉为“教科书式的表演”。在舞剧《朱鹮》中她饰演女主角“鹮仙”是一个拟人化动物形象。朱洁静以细腻灵动的肢体语言,将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日常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将朱鹮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态演绎得极富东方美感。这部舞剧伴随她有十年之久,经过数百场演出和时间的打磨,表演日臻完美。在以温婉的舞蹈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朱鹮》也成为朱洁静舞蹈生涯的扛鼎之作。
刘敏涛、辛芷蕾近年来活跃在影视领域,受到观众喜爱。在本届白玉兰奖评选中,她们怀着对戏剧的敬畏之心走上舞台,以过硬的表演功力捕获了观众的心,得到普遍赞誉。两人分别在话剧《俗世奇人》和《初步举证》中塑造了独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俗世奇人》中的关二姐是个酒馆女掌柜,善良、豁达,刘敏涛以从容而富有棱角的表演,将其八面玲珑、侠肝义胆的性格特征展现得张弛有度,真实可信。剧中大段独白,情感层层递进;爱恨交织的人生喟叹,直击观众心灵。辛芷蕾担纲的《初步举证》是一部典型的“独角戏”,一个人承担130分钟的表演,不仅要呈现女律师泰莎反差极大的心理变化,还要将二十多个不同人物的神貌、行动,逼真地传递给观众,这对于演员来说不啻是一场挑战。然而,辛芷蕾却完成得十分出色,人们对其具有戏剧张力和舞台爆发力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这些年,优秀影视演员纷纷走上舞台,把出演舞台剧看作是对自身表演能力的淬炼和检验。辛芷蕾第一次涉足舞台剧便选择一部极具表演难度的作品,勇气可嘉。
杨彦是南京市话剧团的演员,在话剧《刻经》中饰演一位身处乱世、却饱含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老者。杨彦以沉稳、自信的表演,在空灵的舞台上营造出独特的戏剧空间。全剧一万多字台词,他句读严谨,吐字苍劲,气韵浑厚,显示出扎实的台词功力。在不借助台词语言的段落,他则以细致入微的形体动作,呈现出人物内心的跌宕起伏,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曾昭娟是天津著名评剧演员,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在评剧《革命家庭》中,她突破流派和行当束缚,充分发挥评剧声腔特点,将一个为革命奉献一生乃至献出家庭的母亲形象塑造得雍容大气、真切感人。剧中“母子诀别”一场的核心唱段有60句唱词,经曾昭娟的倾情演绎,磅礴处气势如虹,低回处深沉催泪,体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俄罗斯演员安菲萨?基里利娜在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中饰演女主角安娜,以其精湛的演唱和精准的表演,成功塑造了托尔斯泰笔下高贵、感性同时又是生活中勇者的女性形象。演员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实和性格逻辑的真实,并将这种真实化为有效的、直抵人心的戏剧行动。剧中《暴风雪》《若你不在我身边》《摇篮曲》等唱段是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结合,安菲萨?基里利娜将其演绎得充满感染力。“让演唱成为音乐剧最具力量的舞台语言”,她做到这一点了。近年来,参评“白玉兰奖”的外籍演员逐年增多,本届有8名外籍演员角逐多个奖项,安菲萨?基里利娜无疑是其中最为亮眼的一颗星。
上海观众对闽剧不是很熟悉。参评演出中,当闽剧演员杨帅一开嗓、一亮相,上海观众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位90后地方戏小生演员。在闽剧《过崖记》中,杨帅饰演一个有书生气的小狱吏,他以有节制而又不失爆发力的表演,多维度呈现出角色内心的风云跌宕,将一个在道德准则面前备受煎熬的小人物演绎得真实而立体,从而使这部古典题材的戏曲具有特别的当下感。杨帅扮相俊美、嗓音圆润,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秀青年演员优势,更令人欣喜的是,其一招一式规范而有美感,同样一个传统技巧“抢背”,由他来表现,既高又飘,显得特别有技术含量。有专家表示,这不是一味靠勤学苦练能达到的,而是演员自身对戏曲表演的审美有了更高更深的认识。杨帅在剧中的表现反映出地方戏青年演员的整体实力在大幅度提高,也让我们看到,在国家有力的推动下,地方戏曲的长足发展。
曲剧《鲁镇》中祥林嫂的扮演者李晶花同样是90后演员,其舞台表现的成熟度,再次刷新了人们对青年演员的认识。她将祥林嫂各年龄段的人生际遇、形体变化与心理状态表现得生动而准确;在依循河南曲剧基本风格的同时,也作了大胆创新——剧中一段圆场,充分利用脚步的变化,突出了戏曲身段的舞蹈性,将祥林嫂惊惶忐忑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除了基本功扎实、可塑性强这些特点外,李晶花的另一亮点在于唱,她结合中国民族歌剧演唱方法来处理曲剧声腔,音高音准和表现力都呈现出一个新的境界。全剧结尾,祥林嫂悲愤的大段唱腔,深深打动了观众,待大幕落下,观众依然觉得余音未散、心灵震颤。
青年越剧演员俞果宗“徐(玉兰)派”,在越剧《舞台姐妹》中饰演邢月红。小生演员演女性角色是一次跨行当表演,“戏中戏”则需要呈现多个越剧小生流派,在一系列角色身份切换中,俞果的表演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重场戏也表现出对舞台的把控能力。其唱功扎实,韵味醇厚,深得真传,虽是传承剧目,但完成度较高,将一名女子越剧艺人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化,以及艰难的心路历程表现得丝丝入扣。浙江越剧“吕派”花旦李云宵因出演“新国风”越剧而成为“破圈”的一代。然而,李云宵不满足已有的艺术标签和所积累的人气,勇于挑战自我,在现代戏《钱塘里》中饰演一个受到生活和伦理考验的都市青年。离开了九尺水袖能不能适应舞台表演?真实故事、烟火人家能不能让越剧依然好听好看?李云宵以亲身实践去寻求当代越剧的发展路径,把创新突破视为进阶之路,而通过《钱塘里》中方小米这一形象的塑造,也交出了令师长和观众满意的答卷。
藏族演员格多是上戏2017届表演系西藏班学生。在汉藏双语版话剧《哈姆雷特》中饰演丹麦王克劳狄斯。凭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舞台上的格多以特有的气质,将时空、地域屏障化解为表演优势,潜心刻画出人物内心的奸诈阴暗、惶恐不安;其表演节奏不疾不徐,富有音律感的藏语台词行云流水般铺展开来,让华丽的莎士比亚语言呈现出一种新鲜的、从未有过的天然律动,从而打开了世界名剧中国化民族化的想象。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藏语演员成为真正的演技派,也希望他们带着藏语莎士比亚戏剧走向世界。
莎士比亚说,戏剧是给它的时代看看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以这个理念来看所有从事表演艺术的人们,每一位都是自觉而辛勤的筑造师,是用心最为专一的时光雕刻家。
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将“特殊贡献奖”授予越剧一代宗师、“吕派”艺术创始人吕瑞英。吕瑞英早年主演《梁山伯与祝英台》而崭露头角。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培养,其间向朱传茗、张传芳、方传芸等昆曲名家系统学习旦角表演艺术,形成了文武兼备、绚丽明亮的表演风格。由她主演的《三看御妹》《金山战鼓》《西厢记》《九斤姑娘》《十一郎》《桃李梅》《花中君子》等成为越剧舞台上的经典。
继去年成功举办白玉兰戏剧主角奖演员优秀剧目展演,本届仍将积极推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并鼓励文艺家深入基层、扎根人民、弘扬优秀文化,届时也将集结一批获奖中青年演员深入基层演出,进一步拓展白玉兰戏剧奖的外延及影响,把表彰优秀文艺家的活动办成与人民共享的艺术节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