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05年谭鑫培主演的京剧戏曲片段《定军山》开始,到京剧电影《红灯记》《廉吏于成龙》、昆曲电影《十五贯》《牡丹亭》、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粤剧电影创新三部曲”《白蛇传·情》《谯国夫人》《三水女儿·红头巾》等诸多戏曲电影……百余年来,中国的戏曲电影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近十余年来,滕俊杰导演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自信自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出于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立正确的创作理念,在电影拍摄中大量运用高科技手段,精心执导了包括京剧、昆剧、沪剧在内的8部戏曲电影,并在海内外取得良好反响。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义务和使命担当。
国粹京剧是一门文化底蕴深厚、行腔运调与程式功法完备的舞台艺术,是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形象与民族自信的重要载体。如何守望国粹家园,发展京剧,让京剧艺术生生不息,这是所有京剧人与京剧爱好者无法回避的问题。
正是出于对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2012年开始,滕导积极参与“京剧电影工程”,将《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捉放曹》《锁麟囊》6部京剧从舞台搬上银幕,不仅打破了年轻一代与传统艺术的隔阂,而且推动京剧电影走出国门,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有机会观赏到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在“新京剧电影”的创作上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滕导的新京剧电影不仅在艺术表现样式上更加贴近观众,而且在每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都着意挖掘原剧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及当代价值。例如《贞观盛事》体现了戒奢求俭的政治观;《锁麟囊》体现了济贫报恩的道德观;《追韩信》体现了高端人才引领事业发展的人才观;《捉放曹》体现了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为人哲学与交友观,弘扬了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与智慧,从而将京剧的认知、教育与娱乐的社会功能从舞台延伸到银幕。
以往,戏曲电影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保护和记忆,将此作为文献资料。而滕导的戏曲电影则立足于给戏曲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达到新的美学高度,为此,他深入探究京剧艺术的特性与电影艺术的规律,确立了“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创作理念。
滕导认为,戏有戏的虚实章法,电影有电影的写实追求。他的创作追求就是将当下最优秀的京剧剧目与京剧名角、精英与电影的艺术表现力相结合,既拍出京剧的行腔运调之美,又具有当代电影的语法、逻辑与美学风格。在筹拍《霸王别姬》时,滕导曾一人到天蟾舞台和上海影城等多个地方独处静思,寻找感觉,其目的就是首先将自己融入剧中人物,将视角变成剧中角色的视角,把握到意蕴深厚的京剧韵味;其次又从中跳出来,将自己的视角变成电影镜头,用镜头的语言与思维进行观察与思考;最后再变成电影院观众的一双眼睛,琢磨如何使观众在电影的叙事与视听愉悦中获得享受并沉浸其中。
在他的6部京剧电影中,滕导从电影的影像叙事、外景介入、角色调度、人物表达、舞台美术、景别变换、交叉剪辑、特技渲染等电影手法为京剧艺术加持,从而呈现出戏曲美学与电影美学融合、叠加以后的审美效果。比如在《霸王别姬》中,观众可以在电影画面的特写镜头中看到虞姬那凄婉的眼神,项羽与虞姬诀别时两人眼中噙着的泪水,而四面楚歌的声音特效更是让观众感觉身临其境,从而将项羽与虞姬那段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的艺术呈现推到了新的境界。《萧何月下追韩信》在拍摄萧何追赶韩信那段“三生有幸”的经典唱段和身段表演时,滕导用镜头全方位表现京剧麒派艺术表演的典型特征,在演员一气呵成的展现中,充分呈现麒派艺术独有的神韵。可以说,在滕导的京剧电影中,对原剧重要的场景、台词、唱腔等都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京剧艺术原有的韵味和魅力,在虚拟化、程式化表演中做到追根溯源、原汁原味、传承守正,同时又用电影表现手段进行精彩呈现,从而取得了很好的审美效果。正因如此,滕导的京剧电影也得到了尚长荣等京剧大家的充分肯定。
海派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创新,这在滕导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他曾经说过,“创新是我的习性和秉性,我宁可输了,也要做一个创新的探索者。”当滕导在高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学生对用3D全景声技术拍摄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抱有很大兴趣时,就很快将3D全景声技术用于该片的拍摄中。实践证明,滕导的这一探索与创新十分成功。因为观众一旦戴上3D眼镜,就会浸润在一个封闭的世界中,专心致志品鉴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之美,而全景声则能体现声音的质感与空间感。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艾伦先生在洛杉矶杜比剧院观看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首映式说:“我被3D全景声强烈吸引、互动着,一气呵成看完了全片。”滕导认为“人类有追求视觉更清晰的无限欲望”,于是就调研了整个中外超高清电影的现状,下决心拍摄一部“目前人类肉眼看到的最清晰的大电影”。
在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20周年、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前夕,滕导拍摄了中国首部8K全景声实景昆剧电影《邯郸记》。该剧作为上海昆剧团代表作之一,自2005年推出后即轰动艺坛,获得多项大奖,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中国戏剧梅花奖数字电影工程,打响了上海文化品牌。在戏曲电影的视听语言上,滕导第一个完成了从“全程实拍3D+全景声”到“8K+全景声”的技术升级,使戏曲这一在舞台上单向度呈现的艺术产生更加多维的、沉浸式的影院艺术效果,这不仅满足了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也满足了电影观众的需求,使传统戏曲产生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戏曲是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戏曲电影不是借助电影媒介的功能进行原本照录,而是进行新的创造。电影视听模式在新技术的不断加持下与戏曲视听模式的碰撞、融合、改造,将创生新的审美特质。
10余年来,滕导通过对戏曲电影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把握当下戏曲电影的规律与生存之道,为戏曲电影注入了新的审美特质,引领了戏曲电影发展的新趋势。期待滕导今后继续进行探索与创新,拍出更多更好的戏曲电影,从而为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