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奇幻电影多烂片?超现实题材也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2021年01月06日 13:12

  即将到来的电影春节档,一批国产新电影正在蓄力。东方奇幻题材的《侍神令》和《新神榜:哪吒重生》同台竞技,加之已经上映的《赤狐书生》《姜子牙》等电影,近期国产东方奇幻电影迎来了一波热潮。

  然而相比西方奇幻电影《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成功之作,国产东方奇幻电影在技术上虽然不断突破,但口碑始终不高。除一批品质较高的此类题材动画电影之外,近年来豆瓣评分6.9的《妖猫传》已属“高分”,《赤狐书生》只有5.1分,《封神传奇》更仅获得2.9分。

  绚丽的画面之外,观众对国产东方奇幻电影普遍的批评在于“故事用狗血代替奇情”“人物单薄如纸”“用西方审美想象替代东方”。

  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影第一大“票仓”,在海外电影匮乏的情况下,一批国产新片涌进影院,其中就包括不少东方奇幻电影。这类电影能不能在新的环境下突围?

  技术很重要,但只夸技术口碑多半坍塌

  “如果哪部奇幻电影一上来就夸技术,多半会口碑倒塌。”同济大学电影研究所所长杨晓林表示,奇幻电影是个大概念,包括神话电影、玄幻电影、科幻电影、童话电影等,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超现实。“奇幻电影往往以技术、特效堆叠出的瑰丽奇幻世界为噱头,但技术其实是最容易实现的,只要投资足够,目前可以完成很多逼真的特效。”他坦言,目前市面上不少奇幻电影“形式上是过关的”,欠缺的是核心内容,“缺乏好的编剧是当下创作中的最大问题。”

  “《封神传奇》视效上不错,但看了一半我在巨大的声音里睡着了。因为实在不明白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市民颜西是奇幻电影爱好者,在他看来国产奇幻电影其实有非常好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作为“底本”,但相比创作故事,很多电影制作方更愿意把钱砸向有流量的明星,让这些明星在“奇幻”的背景中谈一场“悬浮”的恋爱:“这是对奇幻电影的极大误解。”

  “观众看电影某种程度就是看自己,奇幻电影需要有现实精神和当下现实生活的映射才能打动人。”杨晓林以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人们能从电影中获得情感共鸣:三四十岁这代中青年注重实现自我、积极打拼事业,但导致和子女相处时间少而容易造成亲子矛盾。电影中的哪吒从小渴望父母陪伴,但父母需要外出“打妖怪”,造成了哪吒从小孤独、叛逆的性格,照应了当下的现实社会问题。“一部电影能让不同年龄层的人看到不同的东西,在于它能使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精神包裹现实内容,让当下人找到自己的情感共鸣。”杨晓林说。

  “奇幻电影归根到底是用天马行空的方式讲述人的故事。”市民陈雯认为,作为影迷希望看到超越现实生活的想象画面,但电影的逻辑、情感还是要建立在人可以理解、共情的基础上。她曾参与电影《大鱼海棠》当年的众筹活动,然而成片尽管画面精美、想象恢弘,但主人公没来由的爱情以及为实现所谓的“爱情”连累其存在的世界险些毁灭的情节设置,从道德伦理、情感逻辑等都令人难以相信。

  “随着观众文化素质的提高,需要在电影中看到人性、看到自我,找到自己的情感寄托和某些问题的解决方式,这也是《我不是药神》等现实题材影片票房、口碑双收的原因。”杨晓林认为,奇幻电影虽然是想象,但同样需要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奇幻电影不能只靠编,好创作靠脚走出来

  奇幻电影为何容易脱离生活?杨晓林发现,大多数“60后”“70后”作家倾向于写现实题材,而“80后”“90后”倾向于写网络小说,其中“主体组成就是奇幻”。

  在他看来,经历过改革开放等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一代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睁开眼、提起笔就会想到现实创作宝矿;而很多年轻人虽然接受过良好教育,但在写作时还没有进入社会,人生体验不够,奇幻题材的天马行空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第一代网络小说的受众一般只有十六七岁,奇幻题材很受欢迎,因为那种广阔辽远的想象,是对相对简单、封闭的学校生活的极大扩充。”市民张一中学时曾跟好几个朋友一起“创作”互相交流,结果大家写出来的几乎全部是奇幻题材,但成年之后大家对此就不再喜欢:“有了生活阅历就发现很多这类想象是水中月、镜中花,对人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非善即恶。”她认为,这正是许多国产东方奇幻电影口碑不佳的原因:“创作者瞄准的还是十六七岁的学生,眼花缭乱的背景之下,讲的仍然是苍白的故事和人物关系。”

  “好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曾表示,任何创作都要去深入生活采访,但对于编剧行业和编剧工作的不重视,使得许多影视创作靠凭空想象“赶”出来。

  杨晓林经常接到编剧邀约,有次一个片方请他写一部关于某特殊职业的剧本,面对毫不了解的题材,杨晓林提出至少需要一两个月的前期勘探、采访做积累,但对方表示,只有10天的时间留给他去“编故事”。“我只好拒绝了他,好剧本都是从生活中来的。”

  写好奇幻题材同样需要有生活,比如《西游记》虽然有奇幻的外壳,但内里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电影《风云决》的原著作者马荣成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所有故事、角色之间的关系都是用他所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创作出来的。“这对我震动很大,原著里有步惊云、聂风等上百号人物,一个小小办公室里面也许就一二十个人,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许多年轻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很丰富,故事也编得好看,但缺少现实内容。奇幻题材要把你当下观察的东西特别是现实情感注入,要有创作者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而不能只是靠编。”

  走向海外,不必迎合海外

  202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204.1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超过北美(21亿美金)成全球第一票仓。受疫情影响,欧美大片供给不足,需要高额投资的国产东方奇幻大片看似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国产的东方奇幻大片,哪儿有一点东方审美的样子?”市民秦女士对《封神传奇》《阿修罗》等电影的外在表现就十分不满意:“金字塔式的建筑,角斗士一样的服装,蒸汽机械一样的战车,这是哪儿的审美?”

  就算是在国内实景拍摄,也未必能体现东方意蕴。“曾经有调侃,说华语古装片导演还兼职导游。”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以《无极》中的碧沽天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恩施大峡谷等为例,“本应分担环境叙事功能的风景在影像采集层面过于偏重外观的美,在景物使用过程中又太过于纠集密实,犹如舞台背景,好看却固定,有失灵动,原生于华夏大地的实地景观未能有效增加影片的东方意韵。”

  “随着全球化的加强,所带来的电影同质化在意料之中”,杨晓林认为,电影需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国家形象、凝聚人心,但非中国元素或中国元素的不当运用不断在奇幻电影中出现,背后是一种资本博弈。有数据显示,95后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主力观影人群,为了保障票房,许多奇幻电影的运作逻辑不是合乎传统文化,而是合乎这代观众的口味。

  相对于形式上的西方文化元素,杨晓林更看重内核上的中国文化精神。他认为,中国奇幻电影要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有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西方的制作技术、奇幻思维在形式上大可使用,甚至西方一些故事题材也可拿来进行改编。“神话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全人类的财富,在取材上不必盲目排外。西方人可以拍给全世界看的《功夫熊猫》,宫崎骏很多作品改编自西方题材,但皮是西方的,核心却是日本文化,中国也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钟菡 简工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