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书本里的那些历史人物“活”了
2021年04月26日 13:07

  “年轻观众很喜欢《觉醒年代》,总有人问我有没有续集。一位年轻的网友回答让我很感动——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觉醒年代》最好的续集!”昨天,电视剧《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在参加“2021上海影视四季沙龙·春”时这样说。《山河岁月》总撰稿和总导演夏蒙,《外交风云》编剧马继红,《跨过鸭绿江》编剧余飞以及导演谢鸣晓,演员佟瑞欣、李宗翰等也在沙龙上畅谈,做好革命英雄的题材是年轻观众和海外观众的期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弹幕“催更”

  “他自苦难而来,如光芒般耀眼”“书上的人物一下就立体饱满起来了”“主旋律还能这么拍,太绝了”……今年,一部《觉醒年代》吸引了大量90后、95后的观众一边追剧一边发弹幕“催更”续集。

  严格地说,龙平平不是专业的编剧,“作为党史工作者,我第一个作品是电影《邓小平》,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写的更能得到认可,这非常重要。参与这些作品和我从事党史工作有关系。”龙平平说,“但《觉醒年代》是我自己想做的。”

  创作《觉醒年代》的6年间,龙平平没跟任何人签过协议。那时候,他还没有退休,作为单位领导他白天要工作,只有晚上回家,才能奋笔写上几个小时,写到动情处,他会号啕大哭。“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作的最佳状态,如果把它当作是一个任务,恐怕也写不好。”

  今年,这部剧播出成了爆款,演员李宗翰说自己也在深夜追这部剧:“如今,大家被抖音、快手占用了很多时间,我们的主旋律电视剧还有这么多人喜欢看,很难得。”龙平平也会看网上的弹幕和评论,他自己也没想到会有如此热烈的反响。“我完全被年轻人感染,看弹幕,很多大学生给我写信,让我热泪盈眶,谁敢说今天中国的青年是垮掉的一代,你去看看弹幕,看看B站的解说,比我境界还高。不是人家不喜欢红色题材,要怪我们自己没写好。”龙平平说。

  精神传承

  中央电视台国家一级编导夏蒙用纪录片见证了伟大祖国和新时代。他说:“走过千山万水,最让人感动的不是风景,而是岁月与人文交织的历史。纪录片没有国界,纪录片人不能没有祖国,没有故乡。”

  只有让英雄的精神传承,才能让民族英雄辈出。8年前的春天,马继红应朋友之邀,前往湖南湘潭乌石镇,那是彭德怀的故乡。迎着小雨,马继红走到卧虎山顶,站在彭德怀的雕塑前。“我耳边响起毛主席的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马继红说,“然而,我问了很多当地的年轻人,他们并不清楚彭德怀的故事。”于是,她决定要让英雄的故事流传开来。拍摄期间,马继红前往烟台的一个部队,当时官兵问马继红,“您之前还写过些什么?”马继红说《红十字方队》也是她的作品,战士们激动起来,“原来他们团领导一共八个人,其中七个是看了《红十字方队》以后才走入军队院校”。那天,马继红和战士们围坐在一起高唱《红十字方队》的主题曲《相逢是首歌》:“心儿是永远的琴弦,坚定也执着……”

  英雄的故事值得被传颂得更广。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工作者正在参与其中,编剧余飞去年交上了《跨过鸭绿江》《巡回检查组》两份优异的答卷,他说:“我们要在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编剧技巧,让世界观众看到中国的英雄故事就放不下。”

  敬重之心

  曾在《长征大会师》《遵义会议》《难忘的岁月》和《人民的选择》中四度饰演毛泽东的上影剧团团长佟瑞欣分享了他出演伟大人物的感受,“在拍《长征大会师》时,我们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马尔康雪山上拍摄。”佟瑞欣说,“当暴雪砸在脸上,鞋子上结着冰溜子,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红军长征时信仰的力量。”拍摄《大山深处的保尔》时,佟瑞欣前往故事的原型——双腿残疾的山村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张学成的窑洞,想看看他究竟是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为了拍摄的真实感,剧组想借用张学成的衣服,提出给他钱买下来,张学成说什么也不收,一句“我是一名党员”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如何演好这些革命先辈和历史人物,参演过多部红色主题剧的李宗翰也深有体会。他说:“要先相信、后看见,然后怀着敬重之心来演绎,来创造。”

  大山深处有平凡英雄,在上海的大城大楼之间也有红色的基因。新民晚报原高级记者、评论家俞亮鑫说,“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从党的筹备开始,到地下斗争、工人运动、武装起义、接管上海……一直到今天,上海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一天都没缺席。上海是一座红色文化资源的创作富矿,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发掘。”

  不久,一部用青春的视角展现上海党建的影片《大城大楼》即将上映,“全甲格斗”的年轻人将站在600多米的上海中心楼顶。导演谢鸣晓表示:“当年的革命者,他们打造新中国,打造美好生活,最根本的是目标是什么?不正是为了让大家有这么一个美好生活,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翔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