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在国产电视剧中类型化程度高、发展较为成熟,以其精致的服化道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全球观众喜爱。
多屏竞争下,含英咀华中,传统美学正从古装剧的“附加分”成为“基础分”,近年来水准显著提升,也受到观众格外严苛的品评。这些天,《御赐小仵作》《大宋宫词》《长歌行》《骊歌行》《武当一剑》《小女霓裳》《玉昭令》等古装剧,继《大秦赋》《斗罗大陆》《山河令》《赘婿》《上阳赋》《锦心似玉》《狼殿下》之后,竞演电视荧屏和网络平台。其中一些新作在场景、服饰、器具、音乐等方面体现古装美学的进阶,予人惊喜;同时亦有《有翡》《我就是这般女子》《风起霓裳》《重耳传奇》等剧的服化道被吐槽,甚至劝退观众,可为镜鉴。
一针一绣,织锦绣华服,一器一物,置风雅古景。讲究传统美学的古装剧,构建了由民族文化符码汇聚的古风景观,呼应着当下社会具有文化根源性诉求的美学潮涌,正在唤醒文化自信这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何美
“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梦粱录》所记四事,因近年几部创新推出的宋代剧更具画面感。《大宋宫词》里宋真宗赵恒、刘娥等抚琴、饮酒、点茶、刺绣,舒卷美如古画,片头中的人物造型合集组成古趣盎然的“大宋群像”。剧中有致敬《汉宫春晓图》和宋徽宗赵佶《瑞鹤图》《听琴图》等经典古画古物的名场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鹤唳华亭》等剧则以绿瓦、汝窑、“瘦金体”书法等还原彼时中国人的精致美感,呈现一幅政通人和、四海宴平的大宋治世。
《大秦赋》真实遵循《史记》等,大到城池战车,小到食物酒器,侍从郑义与秦军将士发髻、战袍、格状涂漆铠甲和单膝跪姿都恍若“行走的兵马俑”,彰显战国大争之世、冷兵器时代里几代秦人开疆拓土的自信。秦王宫、赵王宫、郑国渠,漆器虎座鸟架鼓、青铜器莲鹤方壶,可以拆卸、组装的秦箭,红妆翠眉,都体现出先秦时代的社会生产水平与美学风格。这部剧与《芈月传》等服装造型都体现了楚国尚红、秦国尚黑、燕国尚白的历史。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诗歌《登观音台望城》描写了唐长安城。46集《长安十二时辰》中每集十多个场景,基于大量历史考据,在建筑布景、器物陈设、人物造型、台词对白等方面尽可能贴近唐代并做适度创新。许多人物以唐代壁画作造型参考,唐军甲胄和佩刀为网友津津乐道。“长安十二时辰美术概念图”随“服化道”频上热搜。盛唐气象里“望楼传信”,望楼是兼具瞭望、侦察和远眺等功能的高层楼房,早在两汉建筑明器里即有,并常伴有武士俑出现。这一天的长安,不是现代人臆想或堆砌的古代元素,而成为切实可信的东方美学空间。
近年一批架空虚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多将历史朝代“落实”、服化道由虚转实。《琅琊榜》服饰和礼仪等参照南北朝史。人物出场皆佩玉,宽袖长衣有暗纹,有意以线装书、竹简、纱帘替代华贵的金银铜器,对角线构图、三分法则等取景意境如山水画,色调清冷,彰显魏晋风骨,镌刻匡复正义、振兴山河之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鹤唳华亭》的服化道、礼仪等遵循宋制。《清平乐》与《琅琊榜》同出于正午阳光团队之手,配色低饱和度,构图对称唯美,服饰细致考究。《陈情令》《庆余年》《山河令》并无具体的历史背景,但正如剧中唐诗“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年轻团队对古代中国的写意想象、剧中展现的传统古诗词与礼仪受到认可。架空历史的“行活儿”为省劲儿,而此类力求可视可感的视像艺术处理,通过美学强化历史感,有效避免悬浮无根,促使观众产生影像认同和文化心理认同。
“高颜值”古装剧吸引年轻一代,以古今对话的姿态传播历史文化。秦汉风韵,魏晋风度,盛唐气象,宋明清雅,康乾盛世,都试图在影视美学风格上有所创新。从“粗布麻衣”“塑料感”的粗放式制作,到色彩艳丽的“影楼美学”,再到如今制作精良、虚实相生的古风景观,国产古装剧的美学进阶折射影视产业提升之路,彰显世界影视行业中独树一帜的中华传统美学资源。
【衣冠上国锦绣中华,服章之美与子同袍】
屈原诗曰:“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唐代的孔子后人孔颖达注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工艺美术,体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是“衣冠上国”“锦绣中华”和东方美学的独特标识。
云想衣裳花想容。《鬓边不是海棠红》中商细蕊妆容服饰极尽细节,带起了一股京剧热潮。他手持放大镜看到戏服有根抽丝则拒收:“梁红玉还没出征呢,自个儿盔甲就散了线。”戏曲戏服如此考究,古装更有各种功能价值。常服与礼服、官服、正服、居家便服品阶各异,材质不同;汉服还分晋制、唐制、宋制、明制等。
雍容华贵集大成的唐代服饰尤其是唐代女子服饰是我国服装史的高峰,是我国传统服饰的优秀代表。唐朝剧代表《大明宫词》的服装出自叶锦添设计,还原度堪比《捣练图》《簪花仕女图》,以飘逸薄纱诠释柔美诗意大唐,带起“齐胸襦裙”风潮。《长安十二时辰》男性多佩戴幞头,让观众“如沐唐风”。
人类有对美的持久向往和亘古追求,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很早使用珍珠配饰。《大宋宫词》《清平乐》中的珍珠花钿、珍珠妆可见传承;曹皇后与刘娥造型均按古画还原。《鹤唳华亭》复制宋朝宫廷,君王(衤+癸)袍和常服分别参考《望贤迎驾图》和《听琴图》里宋徽宗自画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参照《东京梦华录》,再现了窄袖长裙、男子直裰和“红男绿女”婚服制式。宋代崇尚俭朴清雅,服饰较华丽繁复的唐装更为简约理性。
《陈情令》以金木水火土五行概念虚构了五大修仙家族,各自家训、家族纹饰等均予以图像化、视觉化。云梦江氏的九瓣莲花纹、姑苏蓝氏的卷云纹、兰陵金氏的牡丹纹和岐山温氏的太阳纹等,都有古代传统纹饰可依。魏无羡束袖黑灰衣服,蓝湛广袖白衣,花纹坠饰细腻。蓝氏“以礼治家,礼仪立法”,佩戴的抹额亦有秦时军戎服饰传统,见于唐末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的《中华古今注》。
国风、唐风对胡风、和风等有着融汇和影响。尽管国产古装剧设计仍有把和风当唐风、“捉襟见肘”“八字袖”等痼疾,例如窄袖掐腰穿紧身衣的《锦心似玉》并非《锦衣之下》般宽袍大袖的传统明制服装、日漫改编剧《棋魂》中灵魂人物南梁时代的褚赢成为身着和服的“白无常”,但服化道整体向好发展。《琅琊榜》《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造型茹美琪,《仙剑奇侠传》《步步惊心》《锦衣之下》造型陈顾方,吸取《陆贞传奇》等奇葩造型教训的《延禧攻略》《鬓边不是海棠红》造型设计宋晓涛,这些“藏”在幕后的造型师各具审美。和田惠美、叶锦添、张叔平、吴宝玲、奚仲文等造型设计师也来助力。例如,张叔平造型团队参考《全唐文》,为《天盛长歌》列出唐朝铠甲、刺绣、配饰配件等制作时间,首先制作铠甲。甲片采用纯金属,质感更好。武则天诗云“开箱验取石榴裙”,火红如榴花盛放在《天盛长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秦风,从《诗经》唱到《大秦赋》和汉服圈。在古装影视里,汉服有侠骨柔情;在个性化市场,汉服是文化自信赋能。“一入古装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李子柒等数千万年轻人“入坑”汉服,圈内昵称“同袍”。古装剧和社交媒体让更多年轻人“种草”传统文化。
【建筑道具百宝翻牌,器以藏礼物以载道】
一城一池、一绶一带、一樽一屏、一蔬一饭,传承文化之钵,浸润国族风貌。古装剧以典雅考究的传统建筑、美食器物、挂画插花,传递器物美学的意义价值。
《赘婿》《骊歌行》《锦心似玉》《小女霓裳》等轻喜剧的女主角深入染坊、绣坊,追求独立自主,融入古代工商业与非物质文化,浸染绣入岁月清欢,比上世纪八九十年《红高粱》《菊豆》《香魂女》《芙蓉镇》等影片表现近现代手工艺作坊更加深入古代社会。其中《骊歌行》剧情及服饰制作欢快表现了缂丝、绒花、扎染、蜡染、打籽绣、盘金绣等多种非遗技艺。《锦心似玉》里,侯府三重圆形拱门展现庭院深深,木刻葡萄架栩栩如生,圈椅造型优美,勾勒日常审美。女主角罗十一娘西跨院里的镂空雕花月牙窗,推开是月牙,关上是满月。窗外是绿意,窗前有团扇。圆形、六角、海棠、葫芦形团扇,或斜卧或置于扇架上,扇面薄如蝉翼,上有花鸟、山水刺绣。十一娘在绣坊仙绫阁给绣娘们授课说,画绣以画稿为本,“万寿图”等绣品体现书法国画艺术;侯爷则以制花灯、木剑等手工体现刚中有柔的风雅温情。电视剧中艺术呈现了颇有盛名的明式家具与手工艺。
器物也有戏。《大军师司马懿》开片以秦汉砖画引出选官方式“月旦评”,从司马懿与杨修、曹操的精彩对弈,到“九品中正”的推行,形象诠释了寒族与豪族、清流与勋戚的博弈及随之而来的曹魏政权权力关系的流动;上下两部可见建筑服饰、公文竹简、宫殿驿站、战骑车辇、饮食器皿等魏晋物件。汉代画像石常有厨房做菜的题材,明器中灶也常见。汉代画像砖上的烧烤情节、舂米形象见于杨修烤肉宴等;“吃货”司马懿夫妇把菘菜当花卉培植;家中厨房以木器和竹器为主,汉代三眼灶烹饪蒸煮。古琴、竹、仙鹤、香炉、铜镜等意象与角色剧情相辅相成。王劲松主演的谋士荀彧在香雾缭绕中诠释“荀令留香”的仪容与风范。《鹤唳华亭》中的“瘦金体”等书画棋茶,成为剧情重要线索,映射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涵。“好比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出了风的姿态”,钱锺书将此概括为“假物得姿”。
古装剧中推拉摇移运镜与建筑道具、古风音乐相得益彰。《大宋宫词》秦王夜宴的长镜头重现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场景,箭在弦上,展现秦王作为一个“历史的人质”的人性矛盾与剧情延宕。《长安十二时辰》开篇两分钟一镜到底,歌姬横抱琵琶弹唱于阁楼之上,款款唱着李白的新诗《清平乐·禁庭春昼》。歌声清脆婉转,琵琶如玉盘落珠,随俯仰镜头展开盛唐长安上元节的锦瑟繁华。《陈情令》常用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镜头展现五大家族居所,恰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姑苏蓝家,端方雅正,云深不知处,亭台楼阁和园林小榭掩于山林之中,颇有魏晋隐逸之风。
泱泱华夏,衣冠古国,礼乐之邦。器物、服饰和建筑等以物质存在形式完整、连续、丰富地存留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古典美学,这是区别于西方美学、具有中国特质的传统美学资源。古典之美,喻情于物,寄情于乐。
【国韵典雅礼乐悠长,琴笛陈情古风长啸】
影视中的“新国风”是一整套视听体系,包括服化道、音乐,以及礼仪、辞赋、规制等。《礼记·乐记》认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原声配乐(OST),背景音乐(BGM),皆可听弦音知雅意。
古琴,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已有三千余年历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与瑟、笙、洞箫、埙、应鼓、编钟、编磬等乐器和鸣,汇入礼乐制度。“陈情一曲令天下”,魏无羡的笛曰“陈情”,蓝湛的古琴“忘机”,一品灵器都与音律术相关,命名有寓意,细节见匠心。曾为《大明宫词》等配乐的音乐家林海作曲,将古风元素与流行音乐结合,如主题曲《无羁》琴笛共鸣,古韵浓郁。蓝湛问灵时,林海更是依据弹琴手势随机编曲。山高水远,又闻琴响。
旋律是时空的记忆装置。《琅琊榜》的主题曲《红颜旧》和《无羁》等单曲循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主题曲《知否知否》改编自宋代婉约派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女声清婉细吟,配以悠扬婉转的萧声,吐露“知否?知否”的心曲,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献声。《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融合古琴、古筝、琵琶、笛箫、打击乐等多种器乐,轻叩如水墨丹青的东方意境,在B站热传。伴奏古筝一个清脆的花指,几个跳动的拨弦,《甄嬛传》将观众代入清朝深宫。《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配乐《凉凉》回旋着古筝、竹笛等民族器乐曲调。
音乐艺术与影视融合渐趋专业,《天盛长歌》《清平乐》等不复古琴摆放或演奏指法、用指甲还是拨片弹挑琵琶等硬伤,在听觉上逐渐构建出一个雅致、飘逸的古风世界。时光在回响,古乐待新章。
(本版作者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短评
精美之后切忌内容不够古风凑
精美的视听表达成为影视作品重要一环,但切忌坠入“内容不够古风凑”的形式主义,沦为“买椟还珠”“海市蜃楼”。古装剧既要皮相“好看”,更需骨相“耐看”。养眼之后,更需养心。悦目之后,更要赏心。
一步一景有故事,一草一木总关情。文化要有历史精神、时代风貌等价值内核的表达和与现实生活的互动。由技到艺,由末到本,从硬件到软件,从外在到内涵,伴随人们审美的发展,新文化史、微观史、大众文化史研究的推进,古装剧等文艺作品可从戏曲造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东方美学中汲取养料,从物质文明中追索价值观念、制度文化及精神文明的现代化印记,以历史理性烛照审美理想,以传统文化对接当下生活。历史与现实、未来一脉相承,过去“是怎样”,紧紧联系着今天与今后的“应如何”。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铆合的美学支点,是古装剧的源头活水,也是赓续内核魂魄的不二法门。古装审美之道,在皮更在骨,在吾土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