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光荣之城的文创新气象
2023年02月07日 15:29

  上海,一座光荣之城。

  百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在上海留下了珍贵的红色印迹。

  上海,一座创意之城。

  追求精细极致、讲究品质品位、热爱用创意点亮平凡日常,早已融入上海市民的骨血。这让上海城市生活充满了丰富的可能性,也为各种形式的文化创意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当光荣之城遇上爱生活、爱创意的市民,可以为这座城市打开怎样的文创新气象?记者走访了沪上几处“文创新空间”,见证红色文化星火正在开启的当下与未来。

  红色文创

  如何向刻板印象说“不”

  这不是上海姑娘初煦(化名)第一次前往中共一大纪念馆瞻仰了。在她的心目中,位于兴业路76号的那栋百年石库门,不仅承载着一段光荣而伟大的红色记忆,更是中国共产党九千多万党员共同的精神家园。前不久的一次再访,让初煦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一大”。

  全新印象首先来自新馆主体建筑。由上海顶尖建筑设计团队倾力打造的新馆融合了现代建筑理念与上海石库门传统建筑特色,无论是空间规划还是展览手段的综合运用,都愈发向现代一流博物馆的水准靠齐。

  全新印象之二来自新馆主体建筑以外的空间。走出新馆,一处叫作“一大文创”的空间吸引了初煦的目光。起先,她以为这就是一个出售文创衍生产品的普通“文博商店”,无外乎明信片、冰箱贴、交通卡套之类。细逛一番之后,初煦发现自己错了。

  整个商店应和着新春佳节的氛围喜气洋洋。迎面而来的两个小娃娃玩偶灵动可爱、制作精良。在店内各种新颖商品的吸引下,初煦直呼“耐逛”。她购下一套“学原著忆初心”文具组合和一对小娃娃毛绒玩偶,准备一手拿着文具组合里的毛毡手提包、一手抱着小娃娃毛绒玩偶,去和一大新馆建筑群还有不远处的新天地合个影。

  被初煦带回家的玩偶和文具组合都颇有来头。去年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中共一大纪念馆首发了虚拟形象——库宝和德妹,并在此后的一年中陆续为观众带来了手机表情包“亮相篇”“场景篇”,兔年新春期间又推出“新年篇”给大家拜年。如今,库宝、德妹不仅是“一大文创”品牌的形象担当,还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各种信息发布工作中承担“要职”,成为小小明星,收获了大量人气。

  “学原著忆初心”文具组合包括了毛毡手提包、党章楷书字帖、石库门造型U盘、“初心红”笔记本和一个五角星形状的立体收纳包。这些产品的色彩和设计元素(如清水墙、红砖、“106号”蓝色门牌号、白玉兰吊灯等)均从中共一大会址中汲取,搭配“一大文创”石库门形状的品牌标识,简约又不乏时尚,复古却不落俗套,可以在多种生活、工作场景中搭配使用。

  被初煦直呼“耐逛”的“一大文创”实体店更是一处馆方精心策划运营的新空间。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百余款以“一大”元素为核心的红色文创产品陆续与公众见面,覆盖图书、邮品、文具、电子产品、体育用品、纺织工艺品、收藏纪念品、食品等10个领域,330个SKU。“党的诞生地——树德里”系列、“不忘初心”系列、“馆藏文物与专题展览”系列、“跨界联名合作”系列等四大产品矩阵,在线上线下多种平台、渠道上同步发力,掀起了一股红色文创热潮。

  为何要倾力打造专属于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文创品牌,并以实体店为据点打响“一大文创”这块新招牌?

  中共一大纪念馆事业发展部副主任沈蔚介绍,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借着新馆落成的东风,下定了决心,要以品牌、产品、商店为载体,树立中共一大纪念馆和红色文化的新形象,向公众心目中的刻板印象说“不”。“这些产品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进一步阐释与表达。但光有这一点还不够,我们希望这些产品可以带得回去、留得下来,给观众带去丰富美好的体验,拉近公众与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

  加强老字号与历史文化资源联动,是“一大文创”的又一特色。“联名不是在包装上简单增加一个LOGO或贴纸。要体现红色文化内涵和传承老字号品牌的精神内涵,注重设计、品质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选择与国货经典品牌合作的初心,也是多款跨界联名产品长期在销售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原因。

  “大白兔×一大文创奶糖礼盒”“一大文创×林清轩‘印象石库门’口红”“一大文创×冠生园‘正青春’蜜勺礼盒”“一大文创×龙虎玉铃兰氛护组合”“一大文创×沈大成‘真理的味道’粽子文创组合”……通过与“一大文创”合作,国货经典品牌不断突破自己、收获了更多与新一代顾客尤其是年轻客群对接的机会。通过与国货经典品牌联名,“一大文创”团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播有了更多元的尝试、更坚定的信心。

  做新天地

  最有文化的那杯咖啡

  在百余款横跨10大领域的红色文创产品背后,中共一大纪念馆专职从事文创项目策划与推进的工作人员并不多。除了馆领导、部门领导,整个主创团队加上长期合作单位的开发团队不过十几人,以80后、90后为主。一下子推出了不少广受好评的“爆款”,团队成员们很快就感受到了压力。

  “超越自己是最难的,”事业发展部朱蓓靓说,“获得公众初步肯定后,我们想到的第一个方向,是继续拓宽文创产品的品类,用‘大文创’的理念来探索‘一大文创’的更多可能。”去年儿童节前后推出的创意童书《开天·“一大”本》就是该理念激发出来的新作。

  这份来自党的诞生地的儿童节礼物融合了3D折纸艺术、VR动画技术,在丰富的纸上互动机关和声光电特效的加持下,将跨越百年的红色故事和重要历史知识点娓娓道来。带领小读者们走进历史,在指尖开启一场由自己动手触发的神奇之旅。

  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支撑起“做‘大文创’”的想法。项目组联想到了如今广受青少年喜爱的研学活动。一个以《开天·“一大”本》为基点、带领孩子们在中共一大纪念馆开启深度研学之旅的新项目应运而生。此后,“树德有为雏鹰少年”中共一大纪念馆红色研学一日营、红色思政教育进校课程服务陆续推出。

  去年7月,“一大文创”又向数字产品领域发力,推出“树德里”系列数字文创产品。2750份数字文创产品经中共一大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发售平台等渠道推出后,很快被预约、抢购一空。

  为了实现“数实融合”,“一大文创”团队推出凭数字文创产品到线下兑换特调饮品、获取代金券、享受文创产品购买特惠等权益。“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文创产品得到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并将这些关注进一步转化为兴趣,吸引他们走进一大会址、走近‘一大文创’,让红色文化持续给予他们滋养和影响。”“一大文创”团队表示。

  去哪儿兑换上述线下权益也很有讲究。团队成员们的回答充满了自豪感,“那必须是到中共一大纪念馆所属的‘一咖啡’来。”

  “一咖啡”紧邻中共一大纪念馆、“一大文创”商店,与中共一大会址所在的“树德里”里弄隔街相望。去年9月3日,“一咖啡”于建馆70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开业,了却了馆方为观众、游客提供一处高品质休憩空间的心愿。

  为了体现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跨越”,“一咖啡”整个空间对半分出复古区和现代区。复古区展示了贺绿汀《游击队歌》手稿、《中国呼声集》等馆藏文物和1939年的白马咖啡馆、被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诞生摇篮的公啡咖啡馆等历史照片,开业后迅速成为新天地一带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现代区以明快的牛奶色呼应复古区的咖啡色,从大型触摸屏、家具、桌摆、花艺到灯光照明充满时尚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沪上知名创意园区的大型会议室。

  位于空间靠内三分之一处设有可折叠移动门,能够瞬间变出一个独立空间来,兼容教学、培训、会议等多种功能。如此设计为馆内各种文化交流、公众教育活动的形式增添了许多新可能,不仅开始承接各种红色主题文化活动的举办,还吸引了不少知名企业前来咨询合作事宜。

  如何在餐饮界顶尖高手云集的新天地商圈闯出一条路来,是摆在“一咖啡”经营团队面前的现实课题。“做新天地最有文化的那杯咖啡”,成为“一咖啡”的制胜法宝。

  标价18.40元的“至暗时刻(黑巧克力+黑咖啡)”,寓意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华民族苦难的近代历史开端。19.21元的“觉醒的年代(黑咖啡)”寓意民众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无论是“德先生中意的南陈拿铁”“赛先生喜爱的北栗拿铁”“绿水青山抹茶拿铁”,还是融合了海派文化经典元素的“系列盲盒饮品”、喜气暖意拉满的兔年新春特饮“大好‘核’山”,品质与创意齐飞,受到客人们的交口称赞。

  受“一咖啡”启发,不久后,瑞金医院在建院115周年之际推出自创品牌“瑞咖啡”。“瑞咖啡”跻身于郁郁葱葱的广慈花园,周身环绕着瑞金医院多处历史建筑。在这里,医护工作者们来来往往的忙碌身影,与“1907广场”厚重的年代感交汇碰撞,迸发出蓬勃的生机与生命的醇意。

  “宁光院长一直强调,医院不该令公众望而生畏,要做健康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瑞咖啡’的初衷是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一处能够放松身心的场所。如今,这里不仅有绿意盎然的环境氛围,还有品质上乘的特调饮品,饮品的命名都以院史为背景讲述瑞金的历史,不失为对瑞金医院院训‘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生动诠释。”瑞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成杰介绍道。

  在光荣之城上海,一个文化创意点亮另一个文化创意、一处文创空间启发另一处文创空间的案例正越来越多。它们于无形中传承着文化、传递了力量,也鼓舞着更多热爱创意的创新创业者们锐意进取,开拓新天地。

  有家咖啡馆

  以“人民”为名

  沿着四行仓库满是伤痕的外墙一路向东,在距离西藏路桥不远处,一家咖啡馆低调地敞开着大门。如果路人愿意步入其中,会立马发现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面积高饱和度的红色墙面、暗绿色的吧台、隐藏其后的红五星、绕吧台上方一整圈的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着振奋人心的爱国话语或经过精心剪辑的海派风情、国风元素……各种细节交织,让来客瞬间沉浸在一种对上海、中国饱含深情的氛围之中,不自觉地就会心头一颤。

  老板王佑庆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80后。他给这家店取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人民咖啡馆。

  为何要给这家店取这样一个名字?在微信上爱自称“老王”的王佑庆说,自2013年在安福路开出第一家咖啡馆,到后来在精品咖啡馆藏龙卧虎的静安寺商圈深耕多年,他心里一直在琢磨着一个问题:好多咖啡馆明明是地地道道的本土品牌,为何总爱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

  “我不认为取一个‘洋名’就能让咖啡馆更洋气。我甚至认为,取个洋名,可能会让一部分客人觉得自己被拒于千里之外。我想做一家没什么门槛、人人都可以来喝、充满本地文化归属感的咖啡馆。”名字早就在老王心里了,就叫它“人民咖啡馆”。

  2020年,影片《八佰》热映。故事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将很多观众的爱国情怀拉满。伴随着影片的热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自发前往“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发生地参观。这让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成为众多来沪旅行团“必到的一站”。

  就在那段日子,朋友给老王介绍了一处邻近纪念馆的门面。面对门前如织的人流和静静流淌的苏州河,老王觉得开人民咖啡馆的想法有了着落。自此,这里成了老王最上心的一家店。

  经过反复探索和不断尝试,人民咖啡馆的风格渐趋稳定,成为苏州河畔一家颇具辨识度的“国潮餐厅”。老王坚持要做品质过硬的“融合菜”,并把菜品“放到最合适它们的国产餐具中”。

  整个店铺被精巧地分割出数个风格独特的区域,复古之中透着老上海的摩登。除了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来这里用餐休憩的本地游客也不少。其中不乏三三两两结伴而来的年长者,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在附近的创意园区工作的年轻人也爱来这里头脑风暴,碰撞创意和灵感。

  老王的妻子小赵曾是一位传媒工作者,近年来转投文艺事业,和友人一起组队,创作沉浸式戏剧作品。也不知道是谁影响了谁,几乎与老王启动人民咖啡馆同时,小赵团队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5楼创办了“特别红剧场”,并于2021年9月推出首部沉浸式戏剧作品《秘密》。该剧首演后受到不少关注。不到4个月,首轮驻场演出逾240场。

  去年春节过后,剧场对演出进行了全面升级。原本计划于当年3月推出的沉浸式戏剧2.0版《四行》受疫情影响暂停,但剧场的大门始终未关。同行的到访与肯定给了主创团队继续前行的信心,也让在楼下经营咖啡馆的老王备受鼓舞。

  “很多外地同行看好国潮咖啡馆的未来,对我的经营理念、对特别红剧场开拓出的演艺新空间都很认可。他们还提出,希望能够借鉴我们在上海的做法和经验,到地方上开拓新天地。”说到这儿时老王自豪且欣慰。

  特别红剧场的标识是一棵蒲公英,它寓意着剧场就像一棵蒲公英,让爱国精神和文化认同的种子广为传播,扎根到更多人的心田。

  打造如此充满爱国情怀与本土文化认同感的空间,会不会觉得分寸很难拿捏?老王答:“与其说我们是在传播爱国情怀、文化认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自然流露。咖啡只是一个载体,通过它传递的精神、价值、文化却可以超越咖啡本身。”老王认为,自己作为年轻一代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希望通过自己打理的品牌和空间,把内心认同的精神、价值、文化传递给更多人。

  事实上,在人民咖啡馆,不只有咖啡和融合菜。店内主打的特调会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创作。每逢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店里还会推出中国风特饮。老王自信地认为,店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中国范儿”自带流量,一定可以为咖啡馆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

  专家把脉

  深挖价值不断“再做一遍”

  记者:在您看来,上海最近涌现的这些与红色文化、本地文化认同相关的文创空间有无新意?

  曹祎遐(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副主任):报道中提到的这几处空间我都去过,有的还去过数次。它们都给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打造与整个城市的光荣历史密切相关的文创,最大的难点在于既不能不主流、又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既要跟随潮流、又不能随波逐流。从这一点来看,这几处空间都非常用心地在解答这道难题。

  中共一大纪念馆打造“一大文创”品牌与实体商店,可以说是近年来上海文化类场馆积极打造自有文创品牌的典型代表。他们站位高、精品意识强、坚持创新,最近又邀请党史专家与专业设计师合作,从馆藏文物、史料、红色故事中提炼出首批100个红色IP元素,转化为视觉元素后对外发布。这项举措有望使“一大文创”与更多高品质资源对接,使“一大文创”的开发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一咖啡”本质上超越了传统的文创产品设计范畴,一举跨入空间运营领域。有了这个空间,相信未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可以在科研宣教、交流合作方面有更大作为,将自己的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广泛的人群。

  人民咖啡馆、特别红剧场的出现彰显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传播的民间力量。老王不是专业的文化工作者,但自然流露的文化自信支撑着他,经营起了一个本地文化特色鲜明的商业空间。文创行业工作者不妨常去类似的店家看看,他们的智慧真有不少接地气的高明之处。

  记者:上述文化创意新气象若想更上一层楼,您有何建议?

  曹祎遐:现在无论是文化场馆还是特色店家,似乎都会围绕自己的特色和积累,推出一些文创产品。近年来,申城市民、各行各业社会交往、文化交流需求旺盛,不少场馆、机构还会推出社交属性强、功能丰富的文创空间,既攒足了人气,又放大了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它们能否更上一层楼的关键,在于能否持续且有规划地推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或新作;基于自身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引领者、瞭望者、陪伴者。

  这有赖于大量的基础工作:锤炼自身从创意到产品的转化能力;形成一套专业、规范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有稳定的主创团队和第三方支持团队;全方位梳理、挖掘馆藏背后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好扎实的档案管理工作,保障后续开发的持续推进。

  记者:说到要保障后续开发的持续推进,创造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也十分重要。

  曹祎遐:没错,创造稳定且可持续的收入背后依靠的是强有力的造血机制。在形成一套专业、规范的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基础上,所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或空间研发的人员都要坚持追求高品质发展,不断深挖价值,不断“再做一遍”。

  优秀的文创产品、文创空间无不是不断复盘、不断推倒重来的结果。缺陷和遗憾不可避免,时尚风向也变得很快,始终保持与消费者对话,坚持打磨和迭代升级,才有可能让文创产品和文创空间经得起市场和时间的检验。而且,四季变化、气候冷暖等因素都有可能给文创经营带来不可控的波动,如何拉平这些波动对经营和营收的影响,主创团队必须未雨绸缪。

  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打造文创单品易,实现“各有特色、形散神不散”的文创集群难。整合是摆在很多文创品牌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一方面需要一种把不同产品“串珠成链”的智慧,让消费者感受到一个旗下商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整体形象;另一方面,需要围绕文创产品家族,形成一套流畅的“准入—退出”机制。有些产品一旦令人觉得乏善可陈、不足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就要把它“退出”。有些产品可能在某些方面还差一口气,那就要回炉再造、坚持打磨,直到令人满意为止。

来源:解放日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