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代表风采>>更多代表风采>>正文
我和《红茶坊》
1月5日 20:10
 

  

wrg.jpg

    我真幸福,走在马路上,总有许多人会同我打招呼:“王小毛”、”王老板”、“王团长”……对这些认识与不认识的朋友,我都会满面春风—一招呼,所以大家总说我没有架子。其实我哪能有什么架子可言,这些称呼都是大家对我的爱称啊。
  说起“王小毛”,那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名牌栏目《滑稽王小毛》中的角色,演播至今已有15年了。经过编导的努力,多次获得全国广播大奖,我积极参加演播,观众厚爱我,见面就叫“王小毛”。
  单位同事推举我为一团之长。说实话,负责一个自负盈亏的文艺团体,蛮吃力的,本子(剧本)、场子(剧场)、票子(票务)、演职员的皮夹子(收入)……装满一脑子。大家叫我“王团长”,大事小事就要样样管,担子可不轻噢。好在大家有团队精神,同舟共济,剧团被评上了市级先进集体和区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
  电视台开设情景喜剧《红茶坊》,编导相中我,让我担任主演。于是,我当上了“王老板”。
  为了塑造这个形象,我琢磨了一番。我认为,王老板不应是那种爱搞歪门邪道,唯利是图的个体经营者,这样的人物不可爱。我曾和一些从事私营企业的人大代表有过接触。他们奉公守法,脚踏实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热心公益,乐于奉献,这些才是他们的主流。我调动生活和艺术的积累,把这种良好的印象融入到王老板身上,成为人物基调。当然,喜剧是允许适当夸张的艺术,我就赋予王老板一些无伤大雅的性格弱点:精明、喜欢小处着眼、聪明、带着几分自私,于是笑料油然而生。
  《红茶坊》的高明之处在于抓住了贴近生活的三点,即社会的热点、难点和重点。因此能引起老百姓的共鸣。憨厚老实而不乏性格弊端的王老板,经常在这社会万花筒里爆发出喜剧火花,令观众开怀大笑。
  《红茶坊》争取了不少年轻观众。有一次,一位素不相识的时尚女孩在路上拦住我,连声道谢。我不解地问她谢什么。她说她来自外省市,在上海一家跨国公司工作,由于不懂上海话闹了不少笑话。现在她把《红茶坊》当作学习上海话的教材,每期必看。如今她不仅能听懂上海话,而且“阿拉阿拉”的上海话也讲得颇流利了。
  一位男青年对我说,他父母有一次吵架吵得不可开交时,《红茶坊》节目开始了,他俩不由自主暂停吵架,观看节目,忍俊不禁。看完节目,肚里火气全消,两人和好如初。
  还有一位老伯伯对我说,他以前是《滑稽王小毛》的热心听众,现在最爱看《红茶坊》。他告诉我:“我五岁孙子也认识你王老板!”
  在东方医院,有一位中年妇女拉着我,激动地告诉了我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真实故事。她丈夫是浦东一所重点中学的外语教师,前不久中风瘫痪,昏迷不醒。家人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知道他喜欢看《红茶坊》和王汝刚的滑稽节目,于是帮他戴上耳机,播放独脚戏。说也奇怪,几天后,他竟笑着清醒了!开口第一句话是“……王汝刚节目……真好笑……”
  听到这些,我真激动!作为一个演员,有什么能比拥有老少几代观众更幸福的呢?
  岁月悠悠,《红茶坊》开播至今已有3年多了,并播出180集,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前不久,台湾“东风卫视”购买了四十集《红茶坊》,准备落地台湾。专家的肯定,观众的厚爱,更坚定了我要常演常新,多出佳作,给人欢笑和美好的信念。
  热心观众请我吃饭,我会婉言谢绝:“我们是鱼水关系,不是油水关系。”观众向我提供素材,倾诉心声,我就会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因为我不仅能吸取他们的语言营养,更可以体察民情民意,积极上传下达,参与地方国家事务管理。我没忘记的是,自己是肩负人民重托的光荣的市人大代表!
  

  



 
       作者:王汝刚  
 
[关闭窗口] [回到首页]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