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忠,1947年出生。中共党员,1991年被评为市优秀党员。曾任市人大代表,现为崇明县人大代表。连续五年被评为上海市劳模,1999至2000年度全国劳模。1960年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曾任崇明县良种大队大队长。现为崇明县陈家镇瀛东村党支部书记、村长。瀛东村党支部被评为市农村五好党支部。瀛东村为市文明村、市卫生村、市安全小区。1999年9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瀛东村“全国创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陆文忠对泥土怀有很复杂的感情,可以说他亲近泥土并不是一个自然的过程。际遇使他最终不能离开土地,志气和聪明使他学会最高效地汲取大自然的精华。回首往事,命运令人一唱三叹。
陆家的社会关系非同寻常。陆文忠的外公年轻时是清朝最末代的官医,医术精湛,陆文忠和母亲都秉承家学,会抓药看病。外公告老还乡后当了国民党的保长,爷爷也是保长。陆文忠的舅舅地方保安队出身,后来参加了新四军,但解放后被作为反革命镇压。表叔是鼎鼎大名的电影《51号兵站》中小老大的原型,因转入地下工作长期与组织脱离了关系,解放后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表叔后来得到了平反,他是整个崇明县被平反干部中级别最高的干部。从解放后到平反的几十年间,陆家家族受到了莫大的牵连。
虽然读小学六年陆文忠成绩名列前茅,但他仍不得不辍学。“我的同学想都想不到我会过得这么苦,要在田里做。”家里太穷了,哥哥、姐姐都已成家,小弟弟给了人,一家人在别人的草棚里借住了七年。18岁时,他报名参军,通过了某特种兵部队的体格检查,政审却没通过。因为这件事,他的家庭背景突然被公开,顷刻之间仿佛身染瘟疫,旁人避之惟恐不及。白天必须老老实实地下田,早晚去海滩捉点鱼虾贴补生计。找对象极其困难,他直到25岁才结婚。一年后公社要办良种场,陆文忠第一个报名,他想改变命运的愿望太强烈了。良种场就是后来的良种大队,当时各乡各地的人集聚在这里,彼此并不知根知底,生活似乎有了一线转机。女儿尚在襁褓之中,他自学木匠瓦工手艺,盖起了生平第一处砖头房子。27岁起他当了两年兽医,有关方面对兽医的政审严格了之后,他被取消了资格。后来他当过几年机帆船老大,小机执照换大机执照时,他政审又没通过。如此反反复复,直到三中全会后政治气氛才日渐宽松。
世道沧桑。一旦陆文忠能挺直腰竿做人,他必定要加倍地向世人证明自己。在经年累月的与泥土长相厮守的过程中,陆文忠耳濡目染,铸就了泥土般的性格,泥土不打诳语,它沉默着,在沉默中蓄积力量。“要富起来是容易的,但一个人发财有什么意义呢?”——你完全可以相信,这话不是矫情。
担任良种大队大队长兼小队长的当年,陆文忠就被评为先进,他开风气之先推行承包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良种村还是全县68个贫困村之一,哪里是出路呢?80年代中期,各地农村热衷办小工业。陆文忠自知村干部文化层次偏低,对工业不熟悉,况且本地地处偏远,实在不方便办工业。他找来几位常在海滩闯荡的“东滩汉子”,经过反复谋划,决定自费开发滩涂。围垦荒滩在当时完全是逆潮流而动的举动,艰苦、风险大,加上属村级自费围垦,就更为艰辛。“开始的三年,我们就象从外星球来的人”,拉高压线、筑坝、修路,为了生存一切基础都要靠自己去打。条件艰苦还好说,世人的白眼、少数领导的不理解、不信任,让人怎能忍受!如果只为个人致富,陆文忠何必受这种苦。1986年,经过300多个日夜的奋战,600亩滩地围垦出来了,紧接着又开挖鱼塘300亩,当年获利2.1万元,相当于原先全村年利润的3倍多。1986年至1994年,陆文忠带领村民三次自费围垦,共围出4000亩地。如此大规模的村级自费围垦,在崇明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次围垦时,因多日劳累,陆文忠不小心从摩托车上摔了下来,伤得不轻,但他仍咬牙赶到抢险第一线。抢险结束,医生诊断他右肩骨、右手掌骨、右肋骨三处骨折。伤成这样,还能扛起100多公斤泥包,这样的毅力、体魄绝非常人能比。在住院的20多天里,前来探视的村民川流不息,给了陆文忠最深的感动和安慰。
作为村干部,陆文忠一直带头承包鱼塘。他说,只有和大家一起承担养鱼的辛苦和风险,才能稳定人心,干部的话才有说服力。除了养鱼,村里还养羊、养猪。所有的产品在保质、保量、保斤两的前提下,由村出面,根据市场规律主动地找市场,因此瀛东村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比较理想。陆文忠很早就聘请上海水产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村里办淡水养殖基地,他还请市区绿化专家和城建专家绿化、美化瀛东村。村里有风力发电机、太阳能蓄电池,连厕所也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建成了生态型厕所。下一步,他准备把瀛东村资源上英特网,树品牌,扩大信息源。但凡一个聪明的、目光远大的农民能想到的,陆文忠都勤勤俭俭地做到了。世道沧桑,生活的艰辛让陆文忠坚信,只有泥土最不欺妄人。时至今日,早年的一切究竟是一种不幸还是一种幸运?
小时侯,过新年时陆文忠与人斗牌,输掉了一元钱。当夜,父亲阴沉着脸问他,以后还玩不玩?陆文忠说再也不了。很多年以后,陆文忠的儿子在年初一和人玩了一下午的牌,陆文忠知道后对儿子说,鱼塘里的活这么忙,你以后还玩不玩?初二、初三儿子闷头干了两天。陆文忠感叹,现在崇明地多人少,一年中倒有几千人要政府安排再就业,他们中的很多人脚杆上的泥都没洗干净,为什么不肯做呢?生活越来越富裕,还有多少人愿意踏踏实实地与泥土亲近?
陆文忠还在起早摸黑地干,并且亲自安排全村一年四季的生产活动。“在小范围里尽可能地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对此我将永不满足。”他有担任领导职务的机会,但一则放不下瀛东村,二则觉得可能力不胜任,他拒绝了。1989年瀛东村正式建村,当时村帐面上负债400多万。至1998年,村集体可支配收入已达172万元,绝大部分村民住进了漂亮的小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