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有3位市人大代表应邀走进市人大信访办,阅看群众来信,参与接待来访市民。自6月25日首次举行代表参与信访活动以来,已有6批代表参加这项活动。亲历“信访一日”,代表们感慨颇多:“通过一天的工作,让我们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感受群众的热点、难点、敏感点,社会生活远比我想象的丰富!”
换届以来,本市各级人大十分重视人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的代表工作,架起常委会与15408名各级人大代表之间、代表与选民之间的“两座桥梁”,让代表满意,让人民放心。
代表之“家”
今年6月5日上午,9位市人大代表早早来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的办公室,围绕社会保障、国企改革、职业教育等话题进行交流。代表们高兴地说:“市人大常委会和我们‘贴’得更近了!”
让常委会成为代表之“家”,是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追求。本届选举产生的860名市人大代表中,约有三分之二是新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天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见面活动,畅谈人大工作,共话代表职责。常委会还创造条件,为他们开展“岗位培训”:为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举办4场“改革与市情”报告,有1600余名代表参加;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小型报告会等。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月与代表座谈已成制度,截至10月底,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已与92人次进行座谈;电话、走访也成为常委会联系代表的方式。近日,常委会还利用电子平台,让代表和常委会领导进行了首次网上约见。
今年7月起,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固定联系3至4位市人大代表,现已同220余位人大代表建立了固定联系。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与代表的联系也更密切了。不久前,18位市人大代表受聘为市人大专门委员会咨询组成员,直接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卢汉龙等代表说:“在这一平台上,我们能更深入了解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
民情民意更畅通
一天21时许,市人大代表张磊接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电话,征求对常委会正在修改的市容环卫条例草案的意见。为本市防治“非典”工作提供法律武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张磊稍作思索,即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反映社情民意更方便了!这是许多代表的感受。今年以来,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大代表更多了,至第7次常委会会议,共有146人次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代表列席。本市还在全国、市、区县、乡镇四级人大代表中聘请了161人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信息员,将各级人大代表层层相连。代表们履职的热情非常高,张人凤代表多次以信息员的身份向人事代表工委反映情况;为开好明年的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已开始向信息员征询市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网络,成为传递民情的“直通车”。今年9月成立的市人大代表信息反馈处理中心,利用代表工作网络及时采集、处理各级人大代表和各区县人大常委会的代表信息。目前,中心已处理了10余件由代表转给市人大常委会的市民信访件。
区县人大常委会也为代表了解社情、传达民意架起“绿色通道”。今年7月,普陀区每位区人大代表都收到5只专用信封。凡区人大代表对区里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都可用代表专用信封直接寄达区人大常委会和“一府两院”。有关部门主要领导须在规定期限内,向区人大常委会和有关代表回复处理情况。8月起,徐汇区邀请区人大代表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受到代表们欢迎。陈志强等代表表示,监督政府,第一步就是知情。知情也有助于向百姓解释政府工作,赢得百姓支持。
代表与市民“零距离”
放眼申城,一张联结代表和选民的网络,正越织越密。
长宁区虹桥街道代表组坚持每半月一次接待选民,不久前又在网上开通“代表直通车”,选民可在留言版上与代表“零距离”沟通。居民张先生在留言版上吐露苦恼:中山西路交通十分繁忙,交通高峰时行人穿越马路更是困难。他请人大代表帮助呼吁,在中山西路三湘大厦门前设一人行信号灯,方便居民出行。冷培恩代表当即告诉张先生,区交巡警支队将尽快制定方案,报市交巡警总队批准后实施。
宝山区人大常委会近日把人大常委会主任扩大会议开进了长江第二中学的教学大楼,利用全区联网的“校校通”设施,在宝山中心城区和农村、岛屿分设四个分会场,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初级中学校长、学生家长以及有关乡镇分管领导在网上列席会议,让大家一起评议区政府关于加强初中建设工程情况的报告。全区40余所初级中学的老师收看了网上直播。
代表们为选民负责的意识日益增强。松江区开展了“我当代表为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并把这项活动从区人大代表延伸到镇人大代表,为提高各级代表的自身素质和履职水平提供活动载体。宝山区、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带头向选民述职,半年多来,已有不少新当选的代表主动向选民述职。67岁高龄、由12个居委会选举产生的新代表杨沂华,在当选4个月中接待、联系选民23人次,对选民反映的15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了解,使不少问题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