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盛祖欢(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副主任)
余大新(上海好事服务中心创始人)
丁美真(市人大代表)
主持人 周文菁
主持人:曾几何时,找个好“饭碗”是许多上海人的追求。可是现在,上海开业类展会一年红火更胜一年,甚至连人们的寒暄方式也由“在哪儿工作”悄悄变为“在哪儿发财”。近日,市人大财经委对本市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调研,座谈会上创业一词频频出现。在个人选择日益多元化的今天,自己造个“饭碗”,如何?请听社会各界的看法。
盛祖欢:个人想做老板的氛围正慢慢变浓。在近日的一次开业展会上,有3万余人参加,我们发放了2000张问卷,发现有7成的人是首次参加开业展会,80%以上的人在两年内有创业打算,27%的人已筹办开业。
更可喜的是,调查显示,有意创业者的年龄轻了,文化层次高了,讲普通话的“新上海人”多了。选择创业,许多人是有备而来,他们对政府优惠政策知晓度高于以往,对公共服务就业机构的信息也很感兴趣。如果这些人创业成功,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当然,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创业者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选项目、场地和筹措资金。政府需要搭好开业指导和服务的平台,使创业者方便进入。
主持人:看准机遇,打造好“饭碗”,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而且新企业的诞生还将为更多的人提供“饭碗”。
余大新:1997年,我看到许多下岗人员的困难处境,就想着怎么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我在社会调查中发现,母婴护理具有很大商机,便萌发了创业念头。我和同伴们一起建立了好事服务技能培训中心,同时成立了上海第一家母婴护理服务社。
5年多来,我们的门面从10多个平方米不断扩大,办了155期各类培训班,培训近8000人次,介绍7200多人次成功就业。现在母婴护理服务社弹性服务的社员有1232人,其中下岗、失业、协保人员有1106人,为4156户家庭提供服务。在创业过程中,市慈善基金会、总工会、虹口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在关键时刻“扶”一把,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主持人:营造创业环境,创业者是关键。上海率先探索举办创业培训班,依托社会力量,强化对创业者培训,提高创业者市场适应能力和管理素质,支撑创业项目的稳定和发展。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创业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丁美真:虽然现在个人做老板的意识正在变浓,但是还不够,尤其是许多青年人,仍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上大学,做“高级白领”。许多家长节衣缩食满足孩子的种种需求,也指望孩子能找个好工作,如果孩子大学毕业后还提出自己创业,家长会觉得不理解甚至丢人。其实,在一些国家,大学生就业率只有40%左右,大学并不是“职业培训所”,主要是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自己素质。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需要补上经济和生存创业这个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