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即“达标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市中小学第三轮的改造建设。达标工程于1999年正式启动,至2002年胜利完成。因为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标准最高,改造学校数量最多,建设效果最显著,社会反响强烈,达标工程已被公认为上海建埠以来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作为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达标工程目标远大——实现本市初中、小学校舍与装备的标准化配置;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的合格水准;加强和改善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使每个适龄学生接受良好而又充分的义务教育。
达标工程的组织实施和全面完成,使上海基础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由此站到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国民素质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达标工程关联着国家的未来发展,关联着千家万户。在这项伟大工程的背后,究竟包含着多少不为人所知的艰辛努力?
1998年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针对基础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了专项调研,1999年将达标工程列为委员会工作监督的重要内容。2000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达标工程列为常委会工作监督的重点项目。在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期间听取了实施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审议。几年来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委始终密切关注着达标工程的推进。
连续4年关注一个重要项目并且一抓到底,在人大工作中并不常见。作为工作监督的一则成功范例,市人大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委在推进实施达标工程的过程中又积累了多少有益的经验?
调研有深度有针对性达标工程成为实事工程
为了全面了解义务教育法在本市的贯彻实施,推动基础教育朝着更高目标发展,从1998年暑假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正昌率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有关同志先后到金山、南汇、崇明、奉贤等8个区县,对本市、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现状进行调研。
调研表明,郊区有些乡镇经济发展迟缓、财政状况不佳,对教育的投入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一批农村学校校舍陈旧,教学用房严重不足,操场既小又不平整,雨后积水,学生在一周内不能上体育课。有些村校教室玻璃窗残缺不全,屋顶漏水,墙体发霉脱落。有的学校年均图书经费仅千元,个别图书室连着几年没买过新书。农村地区信息闭塞,一方面教师教学手段落后,另一方面学校因费用短缺难以保证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经济领先、教育科技较为发达的上海正在向创建一流教育的目标迈进,但上海还存留着如此数量众多的困难学校,这实在令人震惊!
当时舆论认为,政府历年来对基础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本市中小学设施和教学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今后的工作重心应转移到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上面。
针对这一说法,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在调研报告中明确指出,虽然上海基础教育发展迅速,但与社会与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仍有较大距离。基础教育整体水平不平衡,城乡间、校际间差异明显,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必须正视这一事实。
结合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建议,根据上海市基础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和整体发展规划,政府有关部门逐渐形成了共识,应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义务教育。由此,催生出上海教育史上覆盖面最大、涉及学校最多、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大调研。1998年至1999年,市教委先后派出30余支队伍,前后4次对本市城乡办学现状进行了“地毯式”的调查摸底。在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达标工程终于正式启动,并连续3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
人大监督应在什么节点上介入,是在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思路及操作方案形成之前,还是在其之后?对达标工程的监督可以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以法为据,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样是一种监督。
有重点、重实效循序渐进实施工作监督
1999年达标工程被列为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监督的主要内容后,委员会首先明确了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依法监督,重点围绕义务教育法在本市的贯彻实施情况;实事求是,坚持做到了解现状、反映问题、共商对策;注重公平与均衡,要求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保证办学的基本标准,以向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2000年达标工程又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的重点项目之一。
为了使监督更具有主动性,深入了解达标工程阶段性进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委采用集体座谈、个别访谈、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主动找冷门、跑偏远、看困难学校,对进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作出基本估价,并形成整体性意见。通过调研大家认识到,校舍设施是亮点,农村学校是重点,师资队伍是热点,经费投入是难点。
看实情、说实话、办实事,突出重点、关注难点,是教科文卫委员会在达标工程监督中一贯坚持的原则。由于此项监督历时较长,教科文卫委员会坚持一个阶段明确一个主题,一个阶段确定一个目标。依据达标工程的不同进度,制定相应的计划。
在起步阶段,着重了解启动的准备情况,包括保障措施、领导机制、目标职责等方面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着重了解布局规划、经费筹措、资金缺口等项工作。在达标工程接近收尾阶段,着重调查了解教学管理、办学水平等软件建设情况,强调“啃硬骨头时帮一把,落实进度割尾巴”。
分阶段按重点实施监督大大细化了监督的内容,按不同阶段的重点项目确定专题进行视察检查,又大大增强了监督的力度。在视察或调研中发现问题后,及时与有关方面沟通,监督方式灵活、互动性强。
另外,为使工作监督取得更大成效,教科文卫委员会还大力推进市和区县人大的上下联动。利用召开市、区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工作等机会,开展专题研讨与交流,明确达标工程一定要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限期,要及时跟踪工程质量,关注经费的核拨和使用情况等。通过上下联动,进一步推动了达标工程的顺利实施。
实施工作监督,常委会及教科文卫委始终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既不越位又不错位。人大监督的根本目的,是探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与有关方面形成共识和合力。政府部门曾经设想将第三批达标建设项目提前到2001年年底完成。而教科文卫委在调研后认为,当时基层的准备工作尚不充分,工程所需经费也未及时到位,建议将项目延期至2001学年度结束前基本完成,并要求有关部门加紧投入专项资金。类似的不少建议都被政府部门采纳,成为达标工程的重要推动力。
有思考有建议监督工作无尽时
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投资40多亿元的达标工程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达标工程的自然延续,抓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将长抓不懈。就市人大常委会、特别是市人大专门委员会而言,实施工作监督不但永无尽时,更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对于如何进一步搞好工作监督,市人大教科文卫委经缜密思考后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对于专门委员会监督检查程序作出规定,明确专门委员会在监督工作中应采取的重要措施及必要程序,进一步明确人大代表参与代表活动的职责任务。政府部门对于人大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在一定时限内及时反馈。还需明确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的方式与程序。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建议常委会能够搭建人大监督的平台,一方面使宣传媒体更多地参与监督,另一方面对急需领导了解掌握的情况能通过内部资料形式让常委会组成人员知晓,为常委会的监督审议以及作出重大决定做好必要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