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上海由“衣被天下”的江南名邑,在西方列强的炮火威逼下开埠,接着英、美、法、日等国各自占地为营,先后开辟并扩张租界。外国资本的冲击,也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使上海迅速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中心。上海地处长江下游,有舟楫之便、商贾之利,由此招来五湖四海的人们到上海谋生淘金。经过长时期的聚散离合,上海成了一个地产的移民城市:原籍本地人只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全国各地的工商业者和失去土地的贫苦农民也纷纷移民带来了原有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说家乡话,吃家乡菜,听家乡戏,尤其是江浙人仍保持着显见的江南生活特征。当时上海的公共租界内还居住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居民,使近代上海真正成为一个华洋共居、五方杂处的移民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