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概述 >> 正文
  上海的史前文明 2006年5月11日 09:48

  大约6000年以前,上海先民就已在冈身(今外冈、方泰、马桥、邬桥、胡桥、漕泾一线)以西的冲击平原上繁衍生息,并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漫长岁月。

  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大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当时的人们能制作石器、骨器等生产工具,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继马家浜文化之后的是始于公元前3900年的崧泽文化。这时的生产工具除了石器、骨器以外,还有陶器。农业进入犁耕阶段,人们也能制作玉器、陶器等艺术品。这时已由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

  公元前3300年以后,崧泽文化渐为良渚文化所替代。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开始用石犁耕种、石镰收割。手工业与农业渐行分离,也有些部落开始用余粮酿酒。婚姻进入对偶婚阶段,两性分工明确、男子耕作狩猎,女子纺织饲养。社会进入父系氏族阶段。

  之后,上海进入马桥文化,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文化。这是出现类似甲骨文的陶文。公元前16世纪开始,上海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再以后,上海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关闭窗口】【回到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