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议方针,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为根本目标,明确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方针,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近年来,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做到明确,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群众参与,不断前进,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思想保证、重要的智力支持、健康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对物质文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和保证作用。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上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倡导文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改造环境、转变社会风气、倡导文明生活和建设文明城市的伟大实践。在充满生机和省略的创建活动中,广大人民群众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好得多基础的活动:80年代的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职工政校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90年代的创建文明小区、文明社区、文明城区活动、“七不”宣传教育活动、行业规范服务达标活动、广场文化和“三学”活动;近几年的文明行业、志愿者活动、社区共建、军民共建、社区文化和健身活动等。
上海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和各区、县、委、办都成立了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并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上海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经常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研究探索,编写出出版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概论》,研制了《上海市文明社区测评体系》(电脑测评软件)。上海十分重视精神文明的社会监督工作。建立了专业队伍(上海市城市调查队)调查测评和市民(市、区市民巡访团)暗访想结合的社会监督网络,有效地提高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上海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提出了新的目标:在继续向市民倡导“七不”规范的基础上,引导市民通过努力达到“七建”,即:守秩序,建法治之城;讲卫生,建健康之城;护环境,建生态之城;有礼貌,建礼仪之城;重信用,建诚信之城;爱科学,建学习之城;献爱心,建友善之城的目标。要形成上海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体系,深入开展“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和规范志愿者活动,加强区域联动,加强理论研究并发布城市文明指数,推动上海精神文明建设新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