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宗旨,使上海城市的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接近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城市的水平,“上海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在今年3月应运而生。如今,计划的一条主线已经逐渐为市民所熟知,那就是“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为了丰富“可爱”的内涵,让文明意识走进每一位市民,从2004年10月10日起,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和上海电台新闻频率、新闻晨报、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了为“可爱”定义的活动,市民可以通过短信描述自己心中“可爱”的含义。在活动开展的短短15天内,上海电台的短信平台每过几分钟,就迎来一次更新。每一条为“可爱”定义的短信,都体现了市民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对城市文明的关注。
一.可爱是上海整体形象的“名片”
可爱,由自己去做到,由大家来评价。几乎所有的短信都传达着这样一个观点:可爱,并不是自娱自乐,真正的可爱需要全社会的首肯,从“扶助灾区,与全国人民共患难;发展经济是,与祖国共腾飞;提倡科技,与世界共进步”到“为上海乃至中国、世界人民的美好未来做一颗铺路小石子”。不少市民仁传递的,是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可爱”的定义,也伴随着这些短信的到来而显得大气磅礴。通过短信可以看出,不少市民相当在乎自己能为上海、为全国,乃至为世界做些什么,与此相对应的,也格外在乎人们对自己的看法,对上海的看法。一些“可爱”的定义虽然直白,但恰恰也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情。一位市民说:“可爱是外地人对上海人态度的称赞,是外国旅游者对上海竖起大拇指,是世界对上海的认可。”在这些市民看来,“可爱”已经不仅仅是形容“上海人”,“可爱”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代名词。
二.可爱是上海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笑容,成为了不少短信的主题词。10月20日,短信平台上近一半的定义提到了“笑”这个让人心情愉悦的字眼。从“微笑面对生活”到“尴尬时化解的微笑”,再到“胜利的笑容”,“可爱”的定义呈现在人们眼中的是轻松,是一种良好的心态。长期以来,上海人一直给人以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形象,因此,良好心态下塑造的人际关系就显得格外珍贵。“在压力下微笑,在微笑下奋进”成为了快节奏都市人的一种共识。为“可爱”定义,也成为了对心态的追求。有一位市民用四句话进行了总结:“可爱是平和的心态,是委屈时的忍让,是逆境时的奋起,是安定时也不忘求胜进取。”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有位市民的定义恰恰给了这四句话补充,他说,正是如此,生活中就处处存在着可爱,可爱也时时交织着生活。我们欣喜地发现,原来可爱是上海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
三.可爱是上海人对提升文明素养的渴望
关注生活点滴,是所有短信中量最多的部分,有经过斟字酌句的排比句、顺口溜,也有有感而发的即兴之言。定义的关注点各不相同,但反映出的是同样的心情和上海人对提升文明素养的渴望:革除陋习,共建文明。通过整理发现,市民关注最多的身边事是行路乘车、环境保护、尊老爱幼。其中,与市民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行路乘车成了每天短信中必然会看到的内容。对“可爱”的定义也就因此显得格外具体:“可爱就是上海公共汽车时有序地排队,就是在快餐店里自觉把托盆倒干净,就是河里清澈见底,就是没有人乱贴小广告,就是乘车搀扶一下老人,就是听歌剧时自觉关闭手机……”林林总总,体现了市民的细心,也把“可爱的上海人”这五个字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市民。“我要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也因此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市民提高自身素质最切实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