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际交往 >> 正文
  交谈、谈话 2006年5月11日 10:14

  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表达意愿、思想感情的媒介和符号。语言也是一个人首先情操、文化素养的反映。在与他人交往中如果能做到言之有礼,谈吐文雅,就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相反,如果满嘴脏话,甚至恶语伤人,就会令人反感、讨厌。

  言之有礼,谈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几层含意:

  一是态度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说的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二是用语谦逊、文雅。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厕所时,则应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可以方便”等。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三是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是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另外,我们说话还要有“分寸”。

  第一,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特定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比如,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又如,用对小孩子说话的语气对老人或长辈说话就不舒适了,因为这是不礼貌的,是有失“分寸”的。

  第二,说话要尽是客观。这里有说的客观,就是尊重事实。事实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应该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有些人喜欢主观臆测,信口开河,这样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当然,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应视场合、对象、注意表达方式。第三,说话要有善意。所谓善意,也就是与人为善。说话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难消。”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把握好这个“分寸”,那么,你也就掌握了礼貌说话的真谛。


   
 
【关闭窗口】【回到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