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际交往 >> 正文
  文明礼待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外国人 2006年5月11日 10:15

  文明礼待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

  礼待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是每个上海市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或旅行观光,或旅游购物,或探亲访友,或经商办实业,或叶落归根,是上海人的客人,可说是“来的都是客”。但很遗憾,在大上海,却存在不少看不起外地人的小市民习气,一听到外地口音就轻视、冷淡或刁难,一见到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就另眼相待,巴结他们,这显然都是错误的做法。这种现象,尤其值得商店营业员、公共汽车驾驶员、出租车司机和其他服务性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视。因为,服务行业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作为普通市民,我们对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也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卑不亢,分寸适度,坦荡大方”。具体地说来,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不以衣貌取人。“只重衣衫不重人”,这是小市民的势利眼。有些市民对服饰讲究、着着西装革履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另眼相待,热情有加,而对穿着朴素或乡气的外地人和民工比较冷谈、轻视,甚至刁难,这是没有修养的表现,应予摒弃。服饰与对待态度之间,不应有任何内在联系。

  二是热情待人,礼貌答问。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来上海,人地生疏,对市内道路交通情况不熟悉。倘好他向你问路,作为本地人,应设法帮助,热情地为其指路,声音要亲切,答复要具体,必要时也可为对方带路。千万不能连头也不抬,更不能含糊其词在鼻子里哼一声。尤其是公交乘务员,对外地乘客要热情主动,必须报清站名,解答耐心,并提醒下车,防止坐过站。对说方言的外地人,虽然语言不易懂,但要细心观察,注意下车站,到站招呼下车。

  三是诚信待客,平等待人,不欺生、不斩客。外地人、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来到上海,以旅游观光的居多,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作为文明窗口第一线的商店营业员,更要注意诚实地向外乡人介绍商品质量、特色,还要当好参谋,提供消费指导,给人家一种宾至如归的真切感受。对他们在沪购物消费,千万不能夸大其词、弄虚作假,特别是对外地人,更不可欺负他们,以次充好,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甚至短斤缺量,损害他们的利益。

  文明礼待外国人

  与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与自己大有差别的外国人交朋友,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在与对方交往和沟通时,遵循国际社会中约定俗成的交际惯例。一般而论,在结交外国人时有以下几条国际惯例:

  一是信守承诺。在人际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应有的基本教养。与外国人打交道,小到约会的时间,大到生意往来,都要讲信用,守承诺,不随便许愿,失信于人。

  二是热情有度。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一直主张朋友之间应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提倡“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但在国外,人们普遍主张个性至上,反对以任何形式干涉个性独立,侵犯个人尊严。对他人过分关心,或是干预过多,则会令对方反感。所以与外国友人打交道时,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对方的个人尊严与个性独立为限。

  三是尊重隐私。外国人普遍认为,要尊重交往对象的个性独立,维护其个人尊严,就要尊重其个人隐私。即使是家人、亲戚、朋友之间,也必须相互尊重个人隐私。所以与外国友人相处时,应当自觉回避对对方个人隐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不要主动打听外国朋友的年龄、收入、婚恋、、健康、经历、住址、籍贯,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见解、正在忙什么,等等。

  四是女士优先。在国外,尤其是在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中,人们讲究女士优先,它要求成年男子在社交场合,应积极主动地以个人的举止言行,去尊重妇女,关心妇女,照顾妇女,保护妇女,并且时时处处努力为妇女排忧解难。能够这样做的人,会被人视为教养良好。

  五是不必过谦。在外国人看来,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对于个人能力、自我评价,既要实事求是,也要勇于大胆肯定。不敢承认个人能力,随意进行自我贬低的人,要么事实上的确如此,要么就是虚伪做作,别有用心。所以在与外国朋友打交道时,千万不要过分谦虚,特别是不要自我贬低,以免被人误会。

  有的时候,在同外国朋友进行接触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本人尚未经历的场面,或是难以处置之事。此时此刻最好的方法,就是静观一下他人的做法,努力“从众”,与大家保持一致。


   
 
【关闭窗口】【回到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