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素质 >> 正文
  佛教常识和进寺院礼仪 2006年5月11日 10:33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至5世纪(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时期),由释迦牟尼在古代印度创立。“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在今尼泊尔境内)国王之子,名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一说是公元前2年。由于传入的时间、主要传播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三大系统。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和三法印。佛教的经典,汇集在《大藏经》里。

  上海地区的佛教最早是三国赤乌年间传入,相传上海的静安寺、龙华寺是那时始建。自南北朝至明清,佛教屡有兴废。近现代上海佛教的地位和影响在全国和海外都很大,著名人物有寄禅、圆瑛、印光、太虚、王一亭、叶公绰、赵朴初、明旸、真禅等。

  各地的寺院建筑风格区别很大,但一般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展殿等,较大的寺院还是有钟鼓楼及其他殿堂。寺院中的塑像有佛陀、菩萨、罗汉等,原来都不是指单一的某个人物。罗汉是指经过修行达到一定程度的人,菩萨则达到了觉己觉人的更高境界,“佛陀”的意译是“觉悟者”,觉行圆满,无所烦恼,达到佛教中的最高境界。菩萨、弥勒菩萨、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四大天王和韦驮等。

  佛教的信徒有出家人比丘、比丘尼(即僧、尼),沙弥、沙弥尼(未正式受戒出家人),出家信徒要保持僧装素食独身,即削发、不食荤腥、不能结婚。经过一定受戒仪式的在家信徒可称为居士。其他到庙里去烧香是一般信徒、香客。一般寺院中,把所有信徒都尊称为“居士”。社会上一般对出家僧、尼,也都通称为“法师”。社会上有些人把他们称做和尚、尼姑,这是不正确或不礼貌的。

  上海较大和较著名的佛教寺院有玉佛寺、龙华寺、静安寺等,这些寺院中的素斋也是相当有名的。到寺院中去进香,要按照佛教的要求“文明敬香”,大部分寺院随门票赠送一股线香,信徒自己不烧蜡烛,也不能在殿内点香。由于大部分寺院往往也是旅游者常去的名胜古迹,游客们应当尊重佛教的信仰,如游客见到僧、尼时,双手可在胸前合十示意,则表示礼貌,也显得懂一定佛教常识。僧人的常识和在寺院中的职务地位,并不以年龄、穿着来区分,不宜过分或贸然问一些不适宜的问题,当然进入其他宗教的场所也是如此。不要在庙门口买香烛自带进庙,不能把荤腥、酒类带进庙里,不要大声说话和喧哗,也不要在内争论菩萨有没有和灵不灵之类的问题。


   
 
【关闭窗口】【回到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