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素质 >> 正文
  道教常识和进道观礼仪 2006年5月11日 10:33

  道教是中国的传统宗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东汉中期),一般人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了方士、黄老学说等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的。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汇集在《道藏》中。道教是一川多神教,就是道教信徒常常供奉许多神灵。道教最早传入上海是在晋代,实际传入是在宋代以后。道教主要有两大派别:

  以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正一派,重符箓经忏,一般不忌饮食,正一派道士分为出家道士和在家道士,在家道士可以成家,故有人称之为“火居道士”。现在上海大部分的道观是正一派。

  金元时代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比较注重修持和讲经。全真派道士,也必须住庙、食素和独身。现在常看到外地大的道观中一些束发、穿着蓝黑色道袍的道士,就是全真道士,男性为乾道,女性为坤道。上海的三元宫坤道辽和原来的白云观是全真派道观。

  道教信仰中的神灵很多,各种道观中,由于教派不同、地方不同、庙宇不同,其中的殿堂建筑布局和供奉的神像都有很大的差别。

  一般比较正规的和有一定规模的道教宫观建筑布局,有山门、灵官殿(护法神王灵官)、三官殿(天官、地官、水官大帝)、灵霄宝殿(主供玉皇大帝或四御大帝)、三清殿(元始、灵宝、道德三天尊)等,较成规模的全真派宫观则供有王重阳、全真七子(邱处机等七位真人)、真武大帝、吕洞滨等神像。其他道教的庙宇中,所供奉的神像则千差万别,如关帝庙的关羽,各地城隍庙内地方城隍,其他水、火、财神庙等。

  在民间,信徒和香客常常佛道不分,无论进佛寺还是进道观,都说到庙里烧香。因此,信徒或者旅游者到佛教寺院和道教宫观去,应当了解一点基本礼仪,稍微知道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区别。

  同是庙宇,佛教称寺、院、庵、讲堂为多,道教称宫、观、殿、庙为多;从建筑形式上分,大的佛寺道观都有宫殿式的古建筑,小的寺观一般也有民居式的古建筑,都不会有西洋式的现代化的外形建筑风格。从颜色上分,以上海地区为例,佛教寺院以黄色墙面,道教宫观以紫红色为主。从服装上分,佛教僧尼以灰色、土黄色为主,法事活动以黄色海青、红色袈裟为多;道教道士平时以蓝色长袍,举行仪式时着绣花道袍。从社论称呼上分,对佛教僧尼,通常称之“法师”而不以职务称,双手合十为礼;道教道士、道姑,通称“道长”,双手齐胸抱拳拱手为礼(左掌抱右拳)。进寺观中,不要坐在或站在门槛上,不要靠在桌子或塑像上,或大声喧哗。俗语有“释不问姓,道不言庚”,佛教出家都姓“释”,不再问俗姓;道教“重人贵生”,期望长寿,无论老壮年,都不言及年龄。


   
 
【关闭窗口】【回到首页】【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