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公布的《上海市食用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发展规划(2013年——2020年)》显示,上海将用5至7年时间,规划建设1500个标准化菜市场,15个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包括2个中心批发市场、1个粮食专业批发市场、2个水产专业批发市场、10个区域批发市场。
规划显示,上海重点建设“一主一副”两个中心批发市场,即重点建设“西郊国际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作为主中心批发市场,发挥其在本市粮食、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流通、货物集散、信息发布、价格形成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规划建设“新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暂定),作为本市副中心批发市场,替代目前的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功能,发挥其毗邻海港、空港、外高桥保税区的区位优势,保障上海食用农产品的均衡供给。
规划透露,沪中心城区不设置区域批发市场。非中心城区根据市场发展基础和城市需求,综合考虑人口规模、交通便利和有利平抑物价等因素,在10公里半径内不重复设置。具体是:宝山、嘉定、奉贤、松江、青浦等区各设置1个,闵行区设置2个,浦东新区设置2-3个,金山区、崇明县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具体布局上,各区(县)结合各自城镇发展规划,在稳定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调整和提升。
区域批发市场单个规划用地100亩左右,采用专业化市场经营团队,形成完善的市场管理制度。逐步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和电子化结算系统。
据悉,上海在原有的浦西(沪淮)、浦东(上农批)两个批发市场内,从既严格落实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防疫要求,又适当考虑市民实际消费习惯的角度出发,有条件开放活禽交易,暂时保留2个批发市场活禽交易功能。通过提高门槛、加强管理、季节限制、引导调整等措施,逐步取消活禽的市场销售和宰杀,逐步减少活禽批发市场。
水产批发市场方面,在东方国际水产城和江阳水产市场建设两个专业水产品批发市场,分别以经营冰鲜和活鲜水产为主。
截至2012年底,上海已经建成标准化菜市场880家,约占本市菜市场总量的90%,年销售食用农产品650万吨,成为食用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连锁超市网点2768家,其中标准超市2574家,大型超市194家。大型超市卖场和约55%的标准超市经营食用农产品。同时,微型菜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网上菜市场、限时菜市场、周末蔬菜直供点等多种经营方式也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