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评论:追求卓越 担起城市新使命

2018-6-28 08:40   来源:东方网    

    当一座城市的发展到达一定高度,继续向上的跃升,愈加需要厚积薄发,愈加需要深层突破。实现这些的前提,是找准一根发展的主线。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对上海发展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对上海未来寄予更高的期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上海要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要不断增强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正是实现新时代上海发展战略目标的集中体现、核心任务和必由之路。刚刚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就提升这座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出了“5个新突破+8个新高地”的框架性部署。这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久久萦绕在人们心头的疑问:身为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何以体现“中心城市”的担当?业已跻身全球城市行列的上海,如何扮演“高端节点”的角色?10年、20年后的上海,又将拿什么参与全球竞争?

    历史反复证明,城市兴起,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城市衰落,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城市持久繁荣,在于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现实和未来亦在提醒,上海要做的不只是单一领域的增长或扩张,也不能满足于局部的修补和变革。对照使命要求、对标顶级标杆,唯有全面审视并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座城市才能真正踏上迈向“卓越全球城市”的新征程,才能真正担起国家交付的历史使命,承载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要,才能不断超越、永葆生机、赢得发展的主动。

    评价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态势,应该是多维度、综合性、长周期的,最终要以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来说话。想明白这一点,我们在处理城市发展诸多议题时的观念和手法,就会有一些重塑和更新。《意见》已经阐明了提升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策略方法,比如抓好各项工作的标准,都应当坚持对标顶级、创造一流;开展各项工作的切口,应基于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对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需要软硬并重、同步提升;而做成这些事,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上海应有自信,也要有清醒。例如对于铺天盖地的“指标”和“数字”,我们既不能盲目跟从、甚至陷入“数字游戏”,也不能置若罔闻、以至于自命清高。应有的态度和办法,是厘清各种指标数字的内涵和意义,对揭示出问题、指出短板的能够高度重视,对于有参考价值、指导意义的做到“锱铢必较”,对未必合乎趋势的保持淡定之心——当然,这更是一种需要磨练的能力。又如置身全球合作竞争的大环境,我们需要主动自觉对接国际规则,用对标来促进开放、用开放来促进改革;同时也不能满足于“拿来主义”,更要有一些推动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的“雄心”,从而提升城市乃至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内的制度性话语权。而在形形色色的制度规章政策面前,我们更应兼具改革的魄力和法治的定力,一边打破一切不合发展规律、市场需求、创新需要的障碍和藩篱,一边又以及时、充分而有效的制度供给来守卫改革成果、保护创新实践,让规则与制度成为城市特有的标识所在。

    如此种种,考验着这座城市方方面面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目标已定、框架既成的当下,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这样一种思想自觉,并将之转化为充沛的行动能量——找到上海“有比较优势、长期可持续、不易被模仿”的领域,用全市上下的协同合力,来久久为功、攻坚突破,从而建立起深厚的战略优势。而思考一切问题的参照系,或许正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两个“面向”:面向全球、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