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照护待规范,老龄社会怎样应对
2018-7-2 10:10 来源:东方网
英国设有专门机构对养老照护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视觉中国图
目前,上海正全面推进养老机构服务与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2018年内,上海将完成对地方标准《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的修订,并力争出台上海本地的《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测和综合评价体系。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各类养老机构的稳定运作背后,不断完善的养老服务标准和照护规范发挥着重要作用。德国和英国是怎么做的?
一部法规对德国养老护理事业
产生重大影响
从20世纪70年代起,伴随着德国工业化的进程,德国步入老龄社会,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制度基础,德国目前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养老护理体系,各类养老护理服务均被纳入法制化轨道。
德国养老护理服务的法制化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1974年,德国老年救助委员会发出一份倡议书。该倡议书从那些生活在养老院、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出发,提出要立法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保障。
1980年,德国联邦政府委托成立的专门小组在认真考察各种不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将护理需求作为新的生活风险,纳入国民社会保障体系。在此背景下,1985年,德国《护士执业法》得以出台。该法对护理的任务、职业标准教育、职业资格和权利义务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1994年,德国颁布了《护理保险法》,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护士执业法》和《护理保险法》是德国护理事业的奠基石。特别是《护理保险法》实施后,对德国的养老护理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为养老护理从业人员提供了法律保障。据保险公司估算,法规增加了数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并为从业人员建立私营家庭护理机构铺平了道路。该法颁布前,德国护理行业并不吸引人才就业,而这与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低和工作辛苦有很大关系。新法规保障了护理费的来源,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收入;同时,由于护理人员人数的增加,减轻了人均工作量,从业者对工作的满意度也随之上升。
另外,德国护理保险的广覆盖性也客观上要求有一支庞大的护理队伍为之提供配套服务。目前,德国护理行业从业人数高达100多万,雇员人数超过德国汽车工业雇佣人数的总和。
二是对护理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护理人员水平不断提高。《护理保险法》对德国医院护理管理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规定医院要设立护理院长或护理部主任,只有接受过护理高等教育和管理专业训练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护理人员。注册护士以上资格的护理人员才能直接护理患病老人,助理护士只能为护士或医师做一些准备和协助配合工作。与此同时,法规对住院护理的3类护理患者的护理时间及护患比都提出具体规定。
三是对护理管理的监控系统提出要求。为了提高护理的效率,法规对护理机构的管理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各区域都要有终端与主机联网,护理院长或主任每天都要审阅各科室的护理信息,还可随时开通监控电视系统观察各科室护士的工作情况;能与各区域双向交流,能应区域护士长要求及时调配护理人员等。
养老机构和医疗设施均须在照护质量委员会注册
在英国,综合照护的概念受到推崇。这是针对老年公共服务中健康照护和社会照护的“双轨制”而提出的进行资源整合的方法,力图消除传统卫生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的分割状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英国综合照护理念是指将基本照护、社区照护和社会照护,以被照护者为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各机构的联合,以提供连续高质量的照护服务。该理念尤其注重健康和社会照护服务的整合,旨在为老人提供助养、生活护理、医疗及社会服务等综合服务,是从老人的生活到医疗、直至离世的一个全程照护概念。
在养老医疗照护方面,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与地方政府社会服务体系(SSD)共同承担服务。NHS提供医疗相关服务,如初级医疗、专业医疗、居家护理等。SSD负责地方养老资源配置、管理与提供各类社会福利,如日间照料、送餐服务、家务协助等。
目前,NHS体系服务全英,所雇医生、护士及相关专业人员达170万,占英国总人口的2.6%,拥有1600家医院和护理中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公立医疗系统。NHS的各层医疗机构均与地方各类养老机构展开合作,还提供包括远程护理、长期护理等延伸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需求。
如此庞大的系统背后离不开完善的监管体系。英国设有专门机构对社会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如英格兰的照护质量委员会和苏格兰的照护服务监察会,都是具体负责境内服务机构管理、评估和监督工作的部门。
以英格兰为例,其所有的养老机构和医疗设施均须在当地的照护质量委员会注册并受其监管。照护质量委员会针对不同的医疗和社会服务需求与相关的组织合作,根据照护法案设定社会服务质量的评估标准。
(吴越综合自网易财经、搜狐财经、中国产业规划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