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社区试点湿垃圾“闭环” 激励居民对湿垃圾变废为宝的价值认同
2018-7-4 08:30 来源:东方网
“源头不分类,末端就很难处置”,上海一些小区居民的想法开始转变。
烂菜皮也能“助阵”大工程
“侬晓得伐?阿拉小区的烂菜皮用到奉贤的公路上去了!”“真的假的?!烂菜皮噶结棍?”……这样的对话,最近常见于松江的一些小区内。
在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的牵线搭桥下,一些小区将分出来的厨余垃圾,主要是菜叶、果皮等交给湿垃圾处置站,通过堆肥,做成有机介质。最近,这些有机介质就用于提升奉贤首条公交快线沿线约5公里绿化土壤的质量。
目前,科研人员还在试验湿垃圾制有机介质和原土的调配配方,预计最优配方将在今年10月实施,但施工方已经等不及了,决定在公交快线沿线种植上千棵美国红枫和染井吉野樱等“网红”树种。原因很简单:充分信任湿垃圾的“能力”,相信提升质量后的土壤可以让树木茁壮成长。
此前,湿垃圾制有机介质在闵行外环林带的香樟上大显身手。连续5个月,每亩使用5吨湿垃圾制有机介质,香樟的叶绿素含量比使用前增加了1.37%到3.17%,叶面积增长了3.7倍以上。
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总工程师李跃忠坦言,湿垃圾处理已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主要难点不在技术,而是出路。经过5年努力,科研人员已总结出“湿垃圾多样化产品研发方案”,有把握让湿垃圾制有机介质在不同环境、要求下,达到理想效果,给湿垃圾拓宽了出路。
徐汇区梅陇三村还用湿垃圾间接“种”出了大米和蔬菜。该小区与环保公司合作,居民投放的湿垃圾拌入特制菌种,送入粉碎机;粉碎后的原料密封发酵,成为半成品肥料,再被运到农场进行二次堆肥,最终成为可以种菜种米的有机肥,在青浦万亩春农场、崇明冠华农场等地使用。用有机肥种出的大米和蔬菜,小区居民可以市场价持平的价格兑换,形成了湿垃圾的“闭环”。
小区居委会干部高兴地表示,许多居民尝试了湿垃圾“种”出的农产品后,感觉品质很好,在垃圾分类上就更起劲了,因为他们很清楚,如果分不好,湿垃圾就不纯,会影响有机肥的质量,进而影响农产品的质量。
推进分类要因地制宜
湿垃圾变成有机介质,再“变”成路边美丽的花树或高品质的农产品,这让居民对湿垃圾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湿垃圾不是一文不值的垃圾,只要分类够细致,就能变废为宝,而且分得越细致,利用价值就越高。
在松江区泗泾镇,15个小区走了另外一条“解决之道”。这些小区安装的消灭型生化处理机可以把湿垃圾转变成水,在符合城镇污水排放标准的基础上,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上午10时许,润江花苑的湿垃圾处置站内,保洁员已经忙碌了起来。这里有两台生化处理机,在微生物菌剂的协助下,一天“吃”两顿,专门“消化”小区3032户居民每天产生的1.5吨湿垃圾。
“要因地制宜推进分类。”泗泾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袁莉坦言,如果湿垃圾制有机介质没有很好的出路,而且产生有机介质的过程很折腾、成本又不低,那么在源头消灭就是最佳方案。
有人会担心,湿垃圾如果不能形成产品,没有价值,那又怎么让居民认同垃圾分类呢?袁莉表示,这个问题要换个角度看待,将湿垃圾消灭在源头,就不会有后续发酵的环节,更不会有湿垃圾从小区运输到处置单位的运输环节,如此一来,小区的环境更加卫生整洁,还能节省一大笔运输成本。
实践下来,即使没有“变”出农产品,润江花苑的居民仍然十分认可“就地消灭”湿垃圾的做法。润江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蔡春表示,大家只要把垃圾袋和湿垃圾分开投放,确保不影响机器运转,湿垃圾几个小时后就消失了,很省心!
在此基础上,泗泾镇还在十多个小区内试点,让垃圾分类积极分子可以领取志愿者制作的湿垃圾酵素,用作厨卫清洁剂。袁莉表示,这也将会激发居民对湿垃圾变废为宝的价值认同,但和“就地消灭”的方式相比,只是一种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