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关注市场“无形之手”如何更好保护区域经济发展
法治助力良好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2018-7-4 10:20   来源:东方网    

    互联网法庭 长宁法院 供图

    法治化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商贾的主要因素,只有市场主体依法办事、按规行事,才能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如何让市场的“无形之手”更好助推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是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课题。日前,一场由人大常委会主办的多部门恳谈会在长宁区举行,主题正是“认真学习贯彻宪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维护市场公平正义”。

    人大监督:

    让企业感受上海温度

    与过去的恳谈会不同,此次恳谈会的主办方是长宁区人大常委会,法治元素成为了这场恳谈会的关键词。

    长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汪耀表示,我国宪法对国家发展作出权威性描述,用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国家未来发展的蓝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自然离不开宪法的庇护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面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发展机遇,面对企业对优质营商环境的强烈期盼,增强制度供给是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长宁区已经出台了《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形成了34项改革任务和工作举措及八张改革特色牌。为了扎实推进行动方案落地,长宁人大从今年2月份开始,开展调研743次,涵盖1072个调研对象,既有市、区人大代表所在企业,又包括律所、咨询公司、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经过调研发现,长宁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是大有可为的。目前长宁区已集聚了一批法律服务机构,其中包括120家注册在长宁的律师事务所,4家司法鉴定机构,此外还设有上海航空仲裁院等专业机构,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点法律保障机制。

    同时,长宁人大也听取了企业反映的该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不少是法治保障方面的。下一步,长宁人大将督促“一府两院”认真办理相关意见建议,努力让企业在每一件意见办理中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度。

    打击犯罪:

    规范市场的“无形之手”

    现在,上海的人工、租金等成本不断攀升,企业为何还要坚持在这里经商?靠的是规范市场的“无形之手”,让企业安心、放心。这个“无形之手”就是法律和规则。

    打击违法犯罪是保护企业合法利益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2017年以来,长宁区人民检察院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470人,提起公诉2026人。严惩经济领域犯罪,加大对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非法集资、“套路贷”等突出经济犯罪活动,依法办理一批涉众型金融犯罪案件,涉案金额400余亿元;依法惩处“刷单”骗取“拼多多”等电商网站返利、篡改APP系统参数非法获利、利用旅游网站订房漏洞骗取赔付款等涉及互联网的刑事犯罪,服务长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惩治合同诈骗、商业贿赂、虚假诉讼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突出打击链条式、产业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保障辖区企业合法权益。

    创新探索:

    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

    互联网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的经济业态、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但经济创新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和规制。

    长宁作为首个“互联网+生活服务业”示范区,网络特性也凸显了上海特色。据长宁区人民法院介绍,互联网纠纷中,一方当事人在外地的案件比重高达70%,而标的1万元以下的案件占比达到25%,传统的分散式审判模式已经滞后于新时代与新需求。

    为此,长宁区人民法院从辖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聚集的实际出发,率先成立上海市首家互联网审判庭,目前主要审理涉互联网的民商事案件,案由涉及网络服务合同、网络购物合同、借款合同、旅游合同、网络侵权纠纷等。互联网审判庭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案件425件,审结353件,平均审理天数22天。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庭审,已初步实现涉联网纠纷案件在线调解、证据交换、在线庭审,有效降低了当事人及代理律师往返法院的时间、经济成本。

    为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纠纷“全程在线”审理模式,长宁法院已启动诉讼服务平台的设计开发,致力打造全流程在线、24小时开放的自助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立案、送达、庭前证据交换、调解、庭审以及文书制作等“全程在线”审理模式,以“数据流”代替“文件流”,让“数据多跑路,当事人少跑路”。在诉讼平台设计中实现审判全程留痕和数据实时转化,促进审判管理的“可视化”,推动传统的人盯人、人盯案管理模式,向全程留痕、全程可视、全程可控的新型审判监督制约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