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大代表热议垃圾分类:餐巾纸是否可回收?市民搞不清
2018-7-4 11:40 来源:东方网
垃圾分类难在哪里?相关立法需要考量什么?上海市人大代表展开座谈讨论。
7月3日,在上海市人大召开的代表座谈会上,多名人大代表就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与建议,其中垃圾分类成为热议焦点。
2018年3月,上海明确将用3年时间,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从投放和收集到运输和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此后,上海市人大关于垃圾分类立法的工作便备受关注。
此次座谈会上,上海市人大相关人员称,垃圾分类立法势在必行,也面临许多难点——这部法令既要对违法者有明确的处罚条款,还必须考量目前执行垃圾分类法令的群众基础,“没有经济手段去处罚,法的效果不会好,而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去执行,也不会好。”
垃圾分类知晓率高,但分类标准知晓率低,是代表们的普遍感受。上海市人大代表刘明华称,她去过黄浦区多个居委会调研,发现很多市民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比如说餐巾纸,有人说它可回收,也有人说它不可回收,许多居民不知如何处置,“虽然不少市民愿意分类,但不懂怎么去分,这是宣传力度还不够的问题。”
上海市人大代表盛雷鸣谈到标准不清晰的问题,他说,由于上海垃圾分类标准十多年间多次修改,“旧的标准还没习惯,又出了新的,对老百姓造成很大困惑。”
也有上海市人大代表称,目前街面上的垃圾桶分类也很混乱,有的分为“干垃圾”和“可回收物”,有的又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表述不统一无形中加大了推进垃圾分类的难度。
如今,上海已明确了生活垃圾“四分类”的标准,即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但在分类源头和运输环节,仍然存在配套设施空缺的现象。
“市民在家分好了,但小区垃圾桶仍然是混合收集的,还有的垃圾车仍然干湿混合收运,这些问题既影响垃圾分类效果,又打击市民的积极性。”刘明华谈到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人大代表范伟华建议,首先,宣传教育还得加大力度,要让垃圾分类更具操作性。比如,常见的生活垃圾具体对应哪一类别,需要让市民清楚明白,一看就懂。另外,还须加强不分类的处罚力度,“就像交通大整治一样,你开车违法我给你贴罚单,现在推进垃圾分类,也应该严格处罚。”
垃圾分类并非能够一蹴而就之事,根据现阶段调研,多名人大代表建议,分类应该更加简单化,然后再逐步做细。“湿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分类最受关注。
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生活垃圾具有含水率高和可生化有机质含量高的特点,目前最迫切的是把“湿垃圾”,即厨余垃圾分出来。也有上海市人大代表建议,从促进垃圾减量的目的出发,首先应该分类的是“可回收物”,垃圾围城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把回收体系建立起来,垃圾就越来越多”。
座谈会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表示,市人大常委会将认真梳理归纳代表们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送"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并向代表们作出反馈,切实推进相关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