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源头减量是关键
2018-7-6 10:09 来源:东方网
2020年上海将实现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并实现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运输。近期,市人大常委会正紧锣密鼓地开展生活垃圾立法调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7月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召开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会上代表们围绕生活垃圾管理各抒己见。代表们认为垃圾源头减量问题更为关键但是全社会还缺乏重视。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垃圾末端处置的能力还跟不上,各个部门协同管理的力度也不够。对此,他们建议加强整体布局,采取强制措施并通过立法加以约束。
垃圾分类要重视减量源头
垃圾源头减量对减少垃圾处理量具有显著作用。马新华代表认为现在垃圾分类关注度高,垃圾源头减量相对重视不够。
徐军代表以餐饮业为例,“一般人请客吃饭办酒席,特别爱浪费,好像吃光了觉得自己不好客,不像西餐的分餐制和许多国家习惯于采用AA制,这样不容易产生浪费”。再加上食物运输、加工过程产生的垃圾,餐饮业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很可观。徐军代表建议政府对此进行宣传,在媒体、公共场所和餐饮店贴出禁止浪费的标识标语。
建筑业产生的垃圾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去年五违四必整治成效显著,然而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显著增加,给后续垃圾处理带来巨大压力。除了拆违,其他的建筑垃圾数量同样惊人。
“‘五违四必’必然会产生‘拆违’垃圾,但‘拆违’最终处置,在整体工作方案中缺少布局。包括建设项目产生的渣土要到哪里去,整个施工方案写的也不是很详细。”顾立军代表认为建筑垃圾处理成本低是建筑垃圾源头减量不被重视的根本原因。
相似的问题还有过度包装、快递垃圾、外卖餐盒等等。代表们建议减少浪费,使用绿色环保产品。
采取强制措施各部门协同监管
目前92%的居民支持垃圾分类,但是参与分类的不到20%。单位实施垃圾分类的情况同样不够理想。针对这一现状,顾立军代表建议政府部门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垃圾分类的实效。“要像禁止烟花爆竹那样执行,希望还是有的。在上海还没有因为生活垃圾不分类而受到处罚的,虽然出台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但在这方面,强制措施还不是很多。”
“末端处理设施的推进、落地,决定前端垃圾分类具体成效的体现。”赵爱华代表提到上海末端处置还跟不上,她表示,目前上海生活垃圾总量已经在三万吨以上,但是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大约两万五千吨。“有时候源头分类的,但末端又合并在一块了,影响了老百姓分类的积极性。”
代表们还表示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很重要。他们感觉目前似乎主要是市绿化市容局“单打独斗”地负责垃圾分类的工作,“管理机构层级太低,推动力不足”。对此,他们建议,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加强政府部门的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