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十年后将何去何从?
2018-7-6 10:19 来源:东方网
限塑令在我国已实施10年,对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怎样的影响?随着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的发展,当塑料包装成为新业态的刚需,限塑令又将何去何从?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文件发布(后被人们称为限塑令),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当时,中国的塑料袋使用量为30亿个,仅用于买菜的塑料袋就达10亿个。
限塑令刚施行时,媒体调查显示七成消费者愿意用环保购物袋代替塑料袋。十年后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市场繁荣,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外卖、快递等行业迅速发展,限塑令效果究竟如何?
大商场、超市塑料袋使用量下降
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思·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由于其轻便、防水、造价低廉等特点,塑料袋一经问世即在全球量产,成为出行购物“神器”。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塑料袋——这个曾被称为“最便利的发明”成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塑料总消费量4亿吨,中国消费6000万吨以上。
面对贻害甚巨的白色污染,2007年,欧美国家不约而同地掀起一场无塑运动。伦敦是世界上第一个限用塑料袋的城市,英国居民需要为使用塑料袋缴纳税款。与此同时,中国也于2007年12月31日发布限塑令,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希望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机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鼓励公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请问您需要塑料袋吗?”在一家超市,每当顾客结账时,收银员都会问一句。“不用。”不少顾客自备了购物袋。
该超市收银台有3种塑料袋,承重6公斤、8公斤和10公斤,价格分别为0.2元、0.3元和0.4元,袋上印有执行标准、规格、环保提示、生产单位等。超市客服副总经理介绍,门店每天客流量约5000人次,销售塑料袋1000个。虽然很多顾客会自带购物袋,但卖场内对手撕的塑料袋没有管控,顾客随便撕。
据媒体调查,在塑料袋使用最集中的超市,几角钱的价格还是给很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设下了小小的心理障碍。各大超市、商场的塑料袋销售量明显下降,收费塑料袋的使用量比限塑令发布前减少近七成。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限塑令发布以来至2016年,全国商场、超市的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2/3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约140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近3000万吨。
小型超市、菜市场难以禁用
虽然限塑令要求商品零售场所必须对塑料袋明码标价,不得无偿提供或将塑料袋价款隐含在商品总价内合并收取,但在小型超市、菜市场、临街商铺、街边小贩、乡镇小卖部等地,人们结账时使用免费塑料袋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
“买了东西得拿,塑料袋可以说是随身用品了。”70岁的贾女士说,即使自己平时有携带布袋的习惯,但她仍认为塑料袋必不可少,“今天在小商品市场买了简易鞋架、垃圾筒,布袋装不下,多亏有大塑料袋,不然拿着真不方便。”
在菜市场,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更高,每个摊位旁都悬挂着塑料袋。相比超市提供的有偿塑料袋,这里的塑料袋更轻薄。顾客买菜时,摊主会主动使用塑料袋,有顾客觉得袋子薄,还会让摊主多套一个。因此,在菜市场里穿行的市民,手里都拎着几个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塑料袋。
“每晚都有人来卖塑料袋。这种薄的塑料袋,我一般买5捆,每捆1元共30个,第二天几乎都用光。限塑令之后,厚袋子更贵了,我们要多花一些钱,但不会向顾客收塑料袋钱。”某农贸市场一位摊主说。
刚买完菜的李女士说:“有的菜沾着土,有的菜带着水,还有带着血的肉类,用塑料袋包装是最方便的选择。回家后,还可以用塑料袋装垃圾,不心疼。如果用布袋子,还得收拾一下,不方便。”
某市场管理人员说,限塑令在集贸市场执行情况不佳,特别是菜市场里个体经营者免费提供超薄塑料袋的问题仍普遍存在。有个体商户坦言,这是无奈之举,“如果提出收费,顾客扭头就走,生意没法做”。
在农村,由于缺乏完善的环卫系统,塑料垃圾更是常态。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蒋高明从2005年开始调查农村污染问题。2015年,他将调查报告发表在环保部主办的《环境教育》杂志上,将“白色污染”列为农村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并且提示此趋势还在不断增长中。
外卖、快递行业带来新压力
午饭时间,在北京市北四环附近一幢写字楼上班的丽丽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某外卖APP,点好一份午餐。她已经习惯了通过点外卖解决午饭问题,“基本工作日都会订外卖”,其他同事也以点外卖为主,只有个别同事会出去吃饭。
丽丽上班的写字楼有数百名员工,每次午饭期间至少有1/3的人点外卖。一顿饭,该写字楼就产生百余个餐盒,其中有很多餐盒不可降解。写字楼的一位保洁员说,该楼垃圾中外卖垃圾占多数,有时候一层楼就能收拾两三袋外卖垃圾。
除了工作日的午饭,在家不想做饭时,丽丽也经常点外卖,“一顿饭至少两个餐盒,有时候还要裹上保鲜膜,还有一次性筷子、塑料汤勺、牙签、纸巾等”。丽丽表示,尽管收到的外卖塑料袋、餐盒质量不错,商家还会收餐盒费,但吃完外卖并不会回收利用,而是直接丢弃,“吃完外卖,一般会把餐盒等垃圾放在装外卖的塑料袋里一起扔了,不会重复用,因为有饭菜的味道、油污等”。
在一家商场美食区开麻辣烫店的商家表示,比起西餐,中餐汤多,不适合纸盒包装;考虑成本因素,可降解餐盒也不合适;最佳选择是塑料餐盒或塑料袋,“包装不严会洒出汤,顾客会投诉,所以就多包几层,垃圾也就多了”。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各大外卖平台每天产生的外卖订单总和约2000万单,以每单外卖使用一个塑料袋计算,全年使用的外卖塑料袋高达73亿个。
除了外卖垃圾外,造成困扰的,还有快递物流垃圾。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快递业共消耗塑料袋约82.68亿个。2016年,这个数字暴增至147亿个。2017年,全国快递行业包装使用量达400亿件;换算成造纸用的树木,约7200万棵,相当于46.3个小兴安岭。
2017年11月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联组会议上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会一起研究如何调整限塑令,对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制定塑料袋使用规范,限制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的使用,同时督促地方特别是城市加大落实力度。而早前,国家邮政局等十部门也提出,到2020年,快递行业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的应用比例会提高到50%。
2018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开设了一个名为“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的专栏,邀请全社会围绕不同领域塑料制品的管理要求提出意见或建议。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环保主义者以及广大消费者,都对塑料袋使用量不降反增感到为难和疑惑。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研究制订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相关实施方案。
对此,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快递企业使用环保包装材料、回收快件包装材料。国内的快递外卖企业纷纷行动起来,以实际措施推进“绿色物流”。
欧盟“塑料垃圾治理法令提案”的启示
北京时间2018 年5月2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塑料垃圾治理的法令提案。如果该提案获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审议通过,将成为全欧盟的强制政策。该提案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准备在全欧境内禁用或限制11类塑料制品,其中10类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包括棉签、餐具、气球、餐盒、饮料杯、饮料瓶、香烟过滤嘴、塑料袋、零食包装、湿纸巾和妇女卫护用品,剩下的一类是塑料渔具。该法令提案有三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禁用和限用名单是必要的,但要依托于较为充实的调查依据。此次欧盟法令提案所列的11类制品,按欧盟委员会掌握的调查数据,占海洋塑料垃圾数量的70%。这说明如果有效控制这些制品和垃圾,可显著减轻塑料环境污染。在我国,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既要吸收欧盟经验,参考环境(不仅是海洋,而且包括陆地)中常见塑料垃圾的种类、出现频率、危害程度,也要考虑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如回收再生行业的处理技术和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认知态度等。
第二,强化生产者责任。欧盟法令提案一如既往地坚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要求由生产者对禁用或限用塑料制品的垃圾管理和污染治理承担经济责任。其背后逻辑并非要加重企业负担,而是反向激励企业在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及再生利用等环节积极变革,最终通过塑料垃圾减量,达到不必或少为污染买单的效果,从而同时实现私利和公益的最大化。目前,纳入我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塑料制品仅覆盖汽车、电子产品及纸基复合包装中的塑料成分,离治理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第三,强制要求标注塑料成分和垃圾处理信息。这是此次欧盟法令提案采用的一项特别管理措施,目的是让公众清楚了解原本以为非塑料的产品实际含有塑料成分且对环境有潜在危害,进而影响其购买倾向。
(来源:《法律与生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