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限塑令遭遇快递和外卖
2018-7-12 10:19 来源:东方网
“限塑令”已经实施整整10年。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10年过去了,效果当然有。如今国内绝大部分超市、商场内的塑料购物袋都需要付费,从客观上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但10年前无法预见的是,随着电商飞速发展,快递、外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使“限塑令”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从个体角度来看,“限塑令”并未改变塑料袋在一些传统使用范围内的免费使用情况,比如社区菜市场、临街小商铺、街边小摊点的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只有在较为正规的超市、商场里,人们才培养起用环保袋取代塑料袋或者付费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当然,“付费使用”也一度让人把使用塑料袋的行为合理化。
相比之下,真正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目标还远未实现。要从根本上改变“白色污染”,需要改变塑料材料本身,即用生物可降解的材料替代传统的不可降解塑料。但目前我国对不可降解塑料产品的限制还不够严,在没有外部约束的情况下,从生产到终端流通环节,依旧是价格低廉的塑料袋大行其道。
一方面是塑料袋存量难减,另一方面是一次性塑料用品又在网购、外卖、快递业中广泛使用。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塑料袋从82.68亿个增至约147亿个。就实际使用而言,伴随着每一次快递上门,纸箱外面厚厚的透明胶带和纸箱里面填放的塑料充气缓冲物都成了标配。同样是201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快递业一年产生247亿米封箱胶带,长度可绕地球赤道425圈。和快递业一样快速崛起的还有国人的使用外卖需求。目前公开数据显示,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在2000万左右,每1单至少使用一个一次性打包盒、一套一次性餐具盒和一个塑料袋。这些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限塑令”效果大打折扣。基于这样的现状,需要重新审视“限塑令”的外部大环境,才有可能治理白色污染。
考虑到快递、外卖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短期内很难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加强外卖平台的管理必须提上日程。网络外卖平台在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发展,客观上给城市运行和环境生态增加了巨大压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平台在遏制外卖污染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这项制度放到网络外卖平台实施,就意味着他们不能送完餐就完事,还要为餐具的回收再利用出谋划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国环保法中也有类似的信息披露要求,让重点排污单位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这点上,外卖企业也类似“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披露相关信息。
当然,从长远来说,塑料制品的使用终究取决于人们的理念。如何引导人们在追求方便的同时提升环保意识,进而改变消费习惯才是终极的解决方案。只有当全社会的整体环保意识都更新了,才能直接有效地推动快递、外卖行业的相关企业去考虑产品替代、回收系统升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