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呼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 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产业
2018-7-17 10:29 来源:东方网
罗保铭委员指出,要下功夫转变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加快创新的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
冯忠华委员建议,把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作为治理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
刘振伟委员认为,有必要强化科技防范污染的最大效值。
7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分组审议。围绕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出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从产业结构、城市布局、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报告指出,检查中发现,部分地区产业结构偏重、布局偏乱,能源结构调整不到位,运输结构不合理,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因。
多位委员在分组审议时指出,必须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哈尼巴提·沙布开委员认为,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是雾霾污染的重要来源,要采取治理雾霾的手段,通过关停污染源企业,转移传统制造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罗毅委员指出,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企业要加快提升改造、搬迁或关停并转步伐,不断推动转型升级。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落后地区传统工业企业提升改造,燃煤锅炉、黄标车淘汰等扶持力度。同时,在东部地区实施新一轮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在招商引资中要把好环境污染这一关,不能将绿水青山变为废水秃山。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产业。
韩晓武委员建议,要进一步狠抓污染源头。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大力发展清洁、高效的第三产业和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进行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减少大气污染。
“一方面,要进一步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逐步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另一方面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如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及沼气等替代品。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现有工农业的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韩晓武说。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冯忠华认为,在城市当中,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对大气污染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通过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促进实现就业和居住的平衡,完善生活居住区周边的配套服务设施,可以大大减少大跨度、长距离的机动车出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市民通过公交出行或者步行等绿色的出行方式,大量减少机动车的出行数量,提高机动车的速度,降低排放,减少大气污染。
“当前城市的主要问题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没有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过多体现了以车为中心,大量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通道被机动车或者停车位挤占,导致步行困难。”冯忠华认为,要通过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通过开展专项治理来改善城市的步行条件,建设可行走的城市,减少污染的排放。
另一方面,大气污染防治要通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改善城市大气扩散的条件,来增加城市自净的能力,从而实现大气环境的改善。
“过去我们很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对城市规划预留的通风廊道没有进行很好的保护,过多的廊道被高层建筑、高楼大厦所阻断,使得我们城市空气的流动性变差,静风的天数增加,污染物扩散能力下降,污染加重。通过优化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可以重新构建城市的通风廊道,改善大气流动环境,降低城市大气的污染。”冯忠华建议,严守城市规划,优化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治理大气污染。
继续强化科技支撑
报告建议,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大气污染关键问题的科技攻坚,组织开展对臭氧等大气污染物成因及治理技术攻关,为科学决策、精准治污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成熟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推广,尽快实现先进实用的污染治理设备国产化。推动环境监测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鼓励和推进环境监测系统及监测设备的重点研发专项。科技、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服务,推动环境治理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吴立新委员建议,加大环境监测的科学系统布局,特别是现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有利于构建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这样一个监测网络的构建,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效、精准、实时地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精准防治力度也会有所提高。
冯忠华认为,坚持绿色发展,光靠行政的手段是难以持续的,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弄清楚污染的真正成因,研究提出精准的对策,实现污染治理的精准施策、科学治污,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科技的支撑,实现精准治污,推动高质量的发展。
冯忠华同时建议,要把生态环境治理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统筹推进,避免各种政策的碎片化。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绿色的,一定是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高品质的,要通过环境保护的要求倒逼行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品质的发展。
刘振伟认为,防治大气污染,归根到底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问题,要加强节能减排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高效实用技术、绿色清洁生产工艺推广应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发展,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