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大启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执法检查,长护险试点为调研重点
2018-7-18 10:59 来源:东方网
7月17日,市人大老年人权益保障相关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启动。记者了解到,此次执法检查将重点调研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展、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等工作情况。
启动会上,市民政局、市人社局等部门介绍了本市养老工作的情况。今年1月起,本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上半年试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顺利,总体情况符合预期。截至目前,共受理长护险申请12.5万人次,完成评估10.4万例,新增服务老人9.4万人。上半年累计提供居家照护服务近200万人次,已结算费用102.3万人次,超额完成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老人提供300万人次的居家照护服务”上半年的工作目标。
市民政局表示,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又作为长护险的准入门槛,老年人根据评估等级,享受相应的长护险待遇。这些评估结果,也为本市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结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记者了解到,此次执法检查重点之一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进展情况将重点关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长护险资金供给、护理服务供给、护理队伍建设、护理机构发展、长护险与养老服务补贴、老人实际需求及获得感等问题。
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制度,是《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中明确的完善老年福利政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的重要举措,也是此次执法检查的一大内容。据了解,2016年5月1日起,本市正式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为全市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分别按每月75元、150元、180元、350元、600元的标准发放综合津贴。截至2018年6月底,累计覆盖344.2万老年人,发放资金113.06亿元。
市民政局表示,在实施该制度的过程中,制定了配套政策,建立老年综合津贴发放管理信息系统,用信息手段确保精准发放。与公安(人口办)、社保卡中心实现数据定期交换,对65周岁以上老年人数据库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敬老卡申领、补办、挂失、注销等各类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开发计算模块,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按照综合津贴的制度标准,精准计算发放金额。另外,本市推出了多项便民措施,比如,老年人可就近在任何一个街道和居村提出申请,可自主选择六家商业银行中任一家为津贴发放行,高龄、行动不便等特殊对象可以享受代办或上门等服务,原享受免费乘车的老年人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通卡”满足出行需求。该制度实施以来,受到全市老年人的广泛好评。
针对广大老年人对养老政策不熟悉、养老资源不了解、养老服务难获得等信息不对称问题,为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半年,市民政局试点推出“养老顾问”制度,养老顾问主要帮助老年人及其家属咨询养老政策、链接养老资源、提供养老建议,甚至定制养老方案。今年5月以来,分两批推出共104家社区“养老顾问”点,培训了200余名养老顾问员,服务老年人近万人次,受到老年群体的广泛好评。市民政局表示,下半年,将依托“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化分析推荐技术,重点开发线上“智能养老顾问”。为老年人提供自主查询、智能向导等服务。
据悉,此次执法检查将在9月形成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常委会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沙海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