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论坛”在沪举办

2018-8-6 15:19   来源:东方网    

    8月5日上午,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论坛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本届比赛的评委、嘉宾及上海的舞蹈专家、舞蹈教育工作者、舞蹈评论家、学生以及舞蹈爱好者等,围绕“芭蕾舞的创作与探索”及“培养芭蕾舞编导的意义和途径”两项议题,展开交流。

    市文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尤存,第六届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组委会秘书长张鸣及组委会副秘书长王延致辞。上海市舞蹈家协会主席辛丽丽主持了论坛。

    本届评委会主席弗兰克?安德森表示,“中国的历史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没有重复西方,中国的芭蕾讲述自己的故事。”。安德森1985年第一次来到中国,自此始终保持着对中国芭蕾和中国舞蹈变化的关注。对中国各个舞团的历史、作品,安德森如数家珍,他说,在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重庆、苏州、香港等地如今都有了自己的芭蕾舞团,“中国的舞剧和芭蕾似乎近年来蓬勃的发展,我很高兴能够得到你们的进展,中国的编舞在各个舞团不断呈现。中国芭蕾在不断地发展追寻中,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将更有意思。”

    来自南非的评委德克·巴登豪斯特看来,要让芭蕾艺术保持活力,必须吸引年轻人更多参与,“我们要与社交媒体竞争观众,必须要找到一些方法,更好地使用技术帮助我们,借技术之力要把年轻人吸引到剧场中来,让他们不能忘记传统和经典的作品魅力所在。”他认为,在当下,芭蕾的表达方式必须是新的,不能固守成规。

    作为中央芭蕾舞团掌门人,冯英谈到舞蹈编导人才的培养,特别感触,她说,如今在创作属于新时代的特色作品时,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创作人员奇缺,所以各个团都进入了给年轻人锻炼的平台。”中央芭蕾舞团、上海芭蕾舞团都陆续提供了平台,让年轻人锻炼,“前一段时间看了吴虎生编舞的作品,他不仅仅作为优秀的芭蕾舞男主角在舞台上表演,还有创作,上海芭蕾舞团给这样的年轻人平台,大胆去尝试,运用这样的机制培养新人,不断探索,应该说有所成效。”她表示,在中芭创作理念中,给年轻人机会、平台,请来具有先进理念的著名编导,共同指导年轻人创作,这是必要的一条路。

    来自俄罗斯的评委安德烈斯·列帕充满激情地说:“我非常热爱芭蕾,热爱中国,热爱这里举办的芭蕾舞比赛,希望给你们一臂之力,我们必须深度地发展这种艺术的形式!”

    身为蒙古国际芭蕾舞比赛主席,蒙古评委Altankhuyag Dugaraa本人就是蒙古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芭蕾舞演员,“我们在蒙古把十个到二十个孩子送出去培训,现在在我们国内有400个人学习芭蕾。在整个亚洲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学习芭蕾,有这么多的孩子,还有那些专业人士都希望能够表演芭蕾,热爱芭蕾。举办国际芭蕾舞比赛对所有的从业者都是极大的鼓舞。”

    俄罗斯评委乌丽安娜认为,对于舞蹈家的教育,对于培训老师的教育非常关键,两种教育非常好,才能带来非常有活力的表演呈现在舞台上。“我觉得个性的教育,能够使得古典芭蕾具有更多的生命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在艺术上也能够更好地体现一些细微之处,这对于人性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体现美,他的内心也能体现出来,因此也能传递我们关于现实的一些想法。如果不能的话,那这就是愚蠢的艺术,没有人能够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坐三个小时看这种美丽的“体育运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没有收获。”

    谈到原创现代舞剧的创作时,重庆芭蕾舞团团长刘军坦言,实际上有不少困惑,“无论是结合中国的元素也好还是现代元素也好,长期经过芭蕾舞训练的身体怎么最优势的表达,结合这样一种艺术和含金量非常高的技术来做创作,这是我们很大的课题。包括我们在内,还有现在的学生,实际上在现代舞上经过的系统训练非常不完整。”她同时呼吁在上海、北京等拥有文化凝聚力的地方,多发展音乐,“对舞蹈来说,音乐就是灵魂。”

    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前主要演员、芭蕾明星尼娜建议,以举办一个亚洲艺术节的形式,让更多年轻观众可以在电视、社交媒体上看到更多大家的作品,展现更多的舞蹈内容。

    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滋娇在书面发言中表示,“中国芭蕾艺术要发展,仅仅做到紧跟西方芭蕾发展潮流是不够的,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民族化、群众化为基础,创作出更加适应中国国情,满足中国人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的原创作品。只有这样,才能使芭蕾这项高雅艺术更加贴近群众,深入群众生活,从而扎根于中国大地。”

    摄影祖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