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音乐街区怎么逛
2025-4-28 14:33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柳森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上海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成功入选。那里是上海音乐味道最浓的所在,也是历史文化魅力、音乐艺术资源富集的创新发展区。
面对丰富的“宝藏”,如何用有趣的创意串珠成链,化作市民、游客领略上海文化魅力的钥匙?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副教授周培元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也是上海首批“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他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淘宝”心得。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城市周刊:因为专业上的特长,您经常受邀担纲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City walk活动的导赏人,几乎每周都会去,对那一带非常熟悉。前不久,您受邀带着一群学习音乐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围绕“上海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展开了一番探索。这一次,您带大家走了一条怎样的路线?
周培元:我的专业是建筑学,因为对上海历史建筑的热爱,多年来因缘际会,和很多对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建筑感兴趣的朋友走到一起,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以City walk活动为载体的探索之旅。去年,我有幸成为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青年音乐家分会“文化大使”。这让我第一次有机会和不少青年音乐家成为朋友。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聊到这句话,大家都很有共鸣,觉得可以找机会把音乐元素和我擅长的City walk活动导赏结合起来。正好有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提议说,能否先为孩子策划一场,我们一拍即合。
考虑到孩子们的身心特点,我策划了一条全长一公里左右的路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走走停停、有互动,讲得更深入一点,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以此激发他们对音乐家、音乐史的兴趣,进而愿意通过音乐这座桥梁,来了解上海历史文化中的音乐元素。
最终成行的路线是这样的:从位于淮海中路、复兴西路和乌鲁木齐中路交会处的聂耳音乐广场出发,途经徐汇区艺术馆(淮海中路1413号)、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宝庆路3号)、复兴中路音乐家墙,抵达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复兴中路1380号)和与之隔街相望的克莱门公寓;在黑石M+园区的书店内欣赏过黑胶唱片后,沿汾阳路一线,走访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上海沪剧传习馆;路经坐落于汾阳路、岳阳路和桃江路街心三角地带的普希金铜像后,整个旅程在上海教育会堂(岳阳路1号)走向尾声。
整段旅程途经的建筑大都与音乐有着很深的缘分,有很多故事和细节可以讲,孩子们都听得兴致盎然。来到复兴中路音乐家墙前,当他们得知上海交响乐团成立时麾下既有中国音乐家又有外国音乐家时,都非常兴奋,叽叽喳喳地热议了很久,还问了我很多关于音乐家的问题。
事后复盘时,我觉得那天行程的点还是布得有点多,以后还可以再做一点精简,或者留更多的时间带大家到几处有特色的单体建筑里走一走、看一看。这次时间有限,没去成上海音乐学院也是一个遗憾。
城市周刊:仅上海音乐学院一处,就可以饱览多处优秀历史建筑。
周培元:如果允许细品,单音乐学院这里就可以专门组织一条线路。校园里有贺绿汀音乐厅,一墙之隔还有上音歌剧院。如果策划得好,可以将City walk活动与当天可观赏的节目内容结合起来。
这个街区遍地“宝藏”音乐浓度全上海最高
城市周刊:今年3月,新一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发布,上海徐汇区衡复音乐街区入选。此次入选的衡复音乐街区指的是由汾阳路—东平路—衡山路—乌鲁木齐南路—淮海中路—汾阳路环绕而成的菱形区域,总占地面积25.4万平方米。除了刚才提到的路线和点位,可否请您再推荐一些特别值得细逛细品的点?
周培元:衡复音乐街区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这里不仅是上海音乐文化最为浓郁、音乐人才最为集中、音乐演出机构最为密集的区域,也是具有独特历史文化魅力、音乐艺术资源的创新发展街区。
过去哪怕没有额外强调,只要徜徉其中,也能与各种音乐元素邂逅一二。随着音乐街区入选,我们不妨把街区中最著名的音乐元素梳理一番。相信大家只要择其一二作为兴致的触发点,慢慢走,边走边看,就可以收获不期而至的惊喜。
比如,如果对人文历史感兴趣,9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和74岁的上音附中一线,是很好的选择。那里孕育了一代代音乐大家,沿线或附近优秀历史建筑众多,聂耳旧居、瞿秋白旧居、袁雪芬旧居等都很值得细品。
如果是平日里就喜欢观赏演出的朋友,可以选择走访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博物馆等院团机构集聚的区域。不仅这些院团机构驻扎的建筑非常优秀、值得观赏,演出之外,这些院团机构都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传播者。除了配合演出举办的各种工作坊、讲座,他们还不时会推出一些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
近期,衡复音乐街区举办樱花树下音乐会,让音符与花瓣一同翩翩起舞。上海交响乐团将与上海植物园合作上演一场“破圈”场景式演出,用音乐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将到来的第十六届上海夏季音乐节(MISA)将以环保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音乐会和活动。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多多关注这些活动的时间节点。
除此之外,JZ Club、上海沪剧院、TRI第三空间等音乐空间带来爵士乐、现代乐、沪剧等多种形态的音乐,更不用说琴行、乐器类商店遍布周边,都是市民游客可以感受音乐之美、文化之魅的落脚点。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以一种比较自由、随性的状态,去探索整个音乐街区。开发新的以音乐元素为主要出发点的“建筑可阅读”路线当然很好,任何可以让更多市民、游客参与其中的活动形式都值得尝试。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街区的历史、文化、音乐艺术等,是最重要的。
用共同的热爱凝聚人用文化的魅力留住人
城市周刊:近年来,伴随着City walk活动大热,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机构、商家也是动足了脑筋,希望能接住人流和人气。在您看来,聚焦音乐特色以后的“衡复音乐街区”可以通过哪些创新手段,进一步体现和展示其魅力?
周培元:立竿见影就能带来人气的手段,可以有举办特色活动、优化游览体验、增设互动式音乐装置等。
特色活动可以是音乐主题节庆,也可以是文化艺术展览。举办如音乐节、音乐比赛等大型主题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音乐家和乐团参与,可以吸引大量音乐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在街区内的博物馆、画廊等地举办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展览,可以展示音乐历史、乐器制作等方面的内容,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文化。
在优化游览体验方面,可以设计包含重要音乐景点、历史建筑的游览路线,设置导览牌和讲解二维码,方便游客自助游览;也可以鼓励街区内的咖啡馆、餐厅等提供以音乐为主题的特色服务,让游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音乐氛围。
以上两种方式还可以融为一体,通过打造“音乐探秘之旅”“跟着音符游街区”等活动,将提升体验感与增强互动性结合起来。
互动音乐装置近年来比较受欢迎,不仅互动性较强,也是将现实场景与线上互动平台连接起来的重要载体。比如,我在国外旅行时,看到过一些感应式的乐器雕塑,当行人靠近或触摸时会发出声音,组成简单旋律;一些音乐喷泉会随着音乐节奏喷水,游客可通过手机App控制喷泉的音乐和喷水模式……凡此种种不仅彰显创意,也能给观赏者留下记忆点,触发其乐于向更多人传播、分享的愿望。
城市周刊: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已经超越艺术本身,成为增进社交的媒介,甚至是推动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使者。
周培元:没错。2023年11月,参加“2023‘声·越·家’两岸青年阿卡贝拉”活动的中国台湾青年代表来到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核心区域的徐汇区湖南路街道参访,并到武康路、安福路一带开展City walk活动,我受邀担任导赏人。
我们从武康大楼出发,沿途参观了世界社旧址、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巴金故居、颜福庆旧居等处。大家一边饶有兴致地感受武康路的现代风韵,一边感悟着沿途老建筑与历史记忆的交汇。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漫步在梧桐树下,大家兴致盎然,随团的青年们先后在武康庭和风貌街区具有老上海特色的弄堂里开展了多次“快闪”活动。仅依靠不同声部的配合完成的演唱,独特、自然而又层次丰富的歌声,引来众多居民和路人驻足聆听,现场掌声不断。青年艺术家们的活力与自信将音乐化作使者,拉近了现场所有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受这一场景的启发,我感到,音乐街区的精髓在于用共同的热爱凝聚人、用文化的魅力留住人、用街区的温度感染人。这一过程发生得越自然,就越有感染力。在此过程中,民间自发的力量不容小觑。那份共同的热爱,一定可以把更多热爱生活的有趣灵魂吸引到一起。